
治河的士兵。《宋史·河渠志四》:“七月甲子,闭 汴 口,徙官吏、河清卒於新 洛 口。”
“河清卒”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古代负责治理河道的士兵,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河清卒”指专门从事河道治理或防洪工程的士兵,其职责包括疏浚河道、修筑堤坝等。该词常见于宋代文献,如《宋史·河渠志四》记载:“闭汴口,徙官吏、河清卒於新洛口”,说明他们参与实际的水利工程调度。
历史背景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职能细节,可参考《宋史·河渠志》等原始文献。
《河清卒》是指在河清年间(公元881年至907年,五代十国时期)的士兵。他们是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和保卫边疆的勇士,担负重要的军事任务。
《河清卒》的拆分部首为“氵”,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而“卒”则是一个独立的字,表示士兵。
《河清卒》总共由14个笔画组成,这一规律可以通过看字形和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来学习和记忆。
《河清卒》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河清年间,是由当时的人们创造而来的。在繁体字中,它依然保留着原本的形态,没有发生改变。
在古代,人们使用毛笔和墨汁来书写汉字。与现代简化字不同,古代的汉字书写方法更加繁琐,每个汉字的构造和笔画都有规定的次序。具体到《河清卒》这个词,要按照规定的笔顺完成书写,才能达到标准。
1. 他是一位勇敢的河清卒,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安全而奋斗。
2. 河清卒们日夜坚守岗位,保护着边疆的和平。
1. 河清战士
2. 河清年间
3. 河清边疆
1. 河清戍卒
2. 河清守军
1. 敌军
2. 入侵者
《河清卒》是指在五代十国时期河清年间的士兵,担负着重要的军事任务。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表示与水相关的事物和士兵。在古代,汉字的书写规则更加繁琐,需要按照笔顺完成。近义词有河清戍卒和河清守军,而敌军和入侵者则是其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