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cked] 丧失德性
干这种损人利己的事,实在有点丧德
玩物丧志,玩人丧德
(1).丧失德行。《书·旅獒》:“玩人丧德。”《北齐书·杨愔传》:“自 天保 五年已后,一人丧德,维持匡救,实有赖焉。”
(2).缺德。 吴组缃 《山洪》三四:“不能断了人家香火喂。总不能做那个丧德的事喂。”
“丧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àng dé,其核心含义指丧失德行或德性,常用于描述道德败坏、违背伦理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丧失德行
指个人或群体在道德层面的堕落,例如损人利己、违背良心等行为。如《尚书·旅獒》提到“玩人丧德”,强调轻视他人会导致道德丧失。
“开口讥诮人,是轻薄第一件,不惟丧德,亦足丧身。”(出自《传家宝》)
缺德
在口语中可引申为“缺德”,即行为恶劣、不顾他人利益。例如吴组缃在《山洪》中批评“丧德的事”。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尚书》,后见于《北齐书》等典籍,如“一人丧德,维持匡救,实有赖焉”(),体现其作为传统道德评判的延续性。
“丧德”强调道德层面的丧失,既可指具体行为(如欺骗),也可形容整体品性的败坏。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多含贬义,适用于严肃的道德批判或劝诫场景。
“丧德”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一个人或行为缺乏道德、品德或伦理的概念。
“丧德”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一”和“口”,它们的拼音分别是“yī”和“kǒu”,构成的字形有4画。
“丧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贾谊传》中,“贾谊为人大进而恶弘…”表达对于贾谊个人品德的批评。在古代文献中,还可以看到类似的词如“丧义”、“丧心”等。在繁体字中,“丧德”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可以将“丧德”用繁体字写成“喪德”或“喪徳”,这是以律令制度为基础的书写方式。
1. 他的行为丧德,居然偷了老人的钱包。
2. 这个公司************,完全丧失了企业的道德。
3. 我们要教育孩子懂得什么是丧德行为,以免他们走上不正当的道路。
丧失、道德丧失、丧失良知、缺德、行为不端、品行不端
墨守成规、不道德、无耻、自私、恶劣
有德、有道德、品德高尚、有良知、正直
百不获一暴强北貉悲泣倡伎逞词逞狡冲薄刺蜚绣翠涛错逆瘄子刀蜜擣珍打雪仗笃疴鄂君翠被洱水发凡法喜食费吕附蝉亘年鼓床归虑过劲洪生花攒绮簇昏昌嘉种解军卷甲衔枚决剔寇凫旷误款迓亏除理路林下之风篱垣目听惄焉如捣清节家情韵奇突弱民如其三致意舍匿十倍适子兽工缩项鳊泰加林贪谗弢敛恬澜外宽内明卫守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