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免。《汉书·何武传》:“﹝ 武 ﹞所举奏二千石长史必先露章,服罪者为亏除,免之而已;不服,极法奏之,抵罪或至死。” 颜师古 注:“亏,减也。减其状,直令免去也。”《三国志·魏志·臧洪传》:“ 刘子璜 奉使踰时,辞不获命,畏威怀亲,以诈求归,可谓有志忠孝,无损霸道者也;然輒僵毙麾下,不蒙亏除。” 宋 司马光 《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所部属有罪,先以好言諭之,不变,乃稍责之。惧自改者,盖十七八,苟尚不变,乃案致于法,犹为亏除,不尽绳也。”
“亏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亏除”指减免、损失,由“亏”(损失)和“除”(去除)组合而成,表示在某种情况下减少或免除责任、惩罚等。
词义溯源
古代用法
多用于法律或政治语境,如司马光《户部侍郎周公神道碑》提到“犹为亏除,不尽绳也”,即对轻微过错不完全追究。
现代延伸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特定语境下可表示“减少损失”或“免除责任”,例如:“除非用狠辣手段,否则谁也不会咽下那口气”。
“亏除”是古汉语词汇,核心含义为减免、损失,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法律或政治场景。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可通过具体语境理解其引申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案例,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来源。
亏除(kuī chú)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作动词或者名词,表示扣除、减去。
亏(chūi):部首丹(儿字旁),总笔画3。
除(chú):部首阜(阝字旁),总笔画9。
《说文解字》记载,亏除在古代写法中,亏为款,除为蜀。款指扣除数目,蜀代表减去。
亏除的繁体写法是「虧除」。
在古代写法中,亏除的写法稍有不同。亏字可以写成「傀」,除字可以写成「廚」。
1. 请帮我计算亏除了多少金额。
2. 这次考试成绩显示亏除了一分。
亏本、亏损、除了、除非
减去、扣除、削减
增加、加上、补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