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庸弱无骨力。《梁书·文学传上·庾肩吾》:“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疎,争为阐缓。”
“懦钝”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梁书·文学传上·庾肩吾》:“比见京师文体,懦钝殊常,竞学浮疏,争为阐缓。”
此处描述当时京城文风庸弱无力,缺乏刚健之气,体现“懦钝”用于批评文学风格的语境。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典文学或学术讨论中。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均收录此词,但不同语境下侧重点略有差异。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梁书》原文或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详细注解。
懦钝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缺乏勇气和敏锐的智力。一个懦钝的人通常缺乏自信和决断力,行动迟缓,思维迟钝。这个词常用于贬义,追求和强调勇气和进取的人一般不愿意被称为懦钝。
懦钝是由“心”、“钅”和“屯”三个部首组成的汉字。其中,“心”为主部,表示该词与情感心理相关;“钅”为左旁,表示该词与金属或金属制品有关;“屯”为右旁,表示该词的意思和“囤积”或“蕴藏”有关。根据古代字书记载,懦钝共有11画。
懦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它的本义是指“行的慢”,含有迟缓、缓慢、迟钝的意思。懦钝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懦鈍」。
根据考古研究和古籍记载,懦钝在古代有多种不同的写法,如「鈍鈍」、「鈍頓」等。在古代汉字书写的时候,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汉字的写法和形状有时会有差异,进而也影响了懦钝这个词的写法。
1. 他虽然聪明,却因为懦钝而一事无成。
2. 面对困难,他总是显得懦钝无力。
3. 学习上的懦钝使他在考试中失去自信。
懦弱、胆小、迟钝、懒散。
迟缓、呆滞、迟钝、迟钝。
勇敢、机智、敏锐、果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