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尺之木的意思、三尺之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尺之木的解释

指琴。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三尺之木,数絃之声,感动天地,何其神也?” 黄晖 校释:“《广雅·释乐》:‘ 神农氏 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絃,曰:宫、商、角、徵、羽。 文王 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尺之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主要指琴,源自汉代王充《论衡·感虚》中的记载:“三尺之木,数弦之声,感动天地,何其神也?”。此处“三尺”形容琴的长度,结合《广雅·释乐》的校注,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后经文王增弦演变为七弦琴。

  2. 词源与背景

    • 古代琴制:古琴的形制与“三尺”相关,如《广雅》记载早期琴长约三尺六寸(约现代1.2米),符合“三尺之木”的概称。
    • 文学意象:该词常被用于形容琴声的感染力,如王充借其表达音乐对天地的震撼。
  3. 其他可能的含义
    有低权威性来源提到“三尺木”指长度单位(约1米),但此解释未见于高权威文献,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文学语境中仍以“琴”为核心含义。

该词主要源于汉代文献,特指古琴,兼具乐器形制与音乐力量的象征意义。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琴制演变或相关典故,可参考《论衡》《广雅》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尺之木》的意思

《三尺之木》是一个成语,意为“三尺长的木头”,比喻一个人的品质、才能或者功绩。通常用来形容人的素质和能力超群,具有非凡的才华和品德。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尺之木》的部首是“木”,共有4画。

来源

《三尺之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为政》一篇中。原文是:“立于朝,朝成礼,仕如之何?立于斯,斯行其道矣。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礼六,礼毕乐始。”意即在为政过程中,要以和谐为重要价值观,学习先贤的道德之美。因此,将一个有道德方面的人比喻为“三尺之木”。

繁体

《三尺之木》的繁体字为「三尺之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三尺之木」的写法并无太大变化。

例句

他是一位真正的「三尺之木」,在困境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品格。

组词

以「木」为部首的其他词语有:木材、林木、木质、树木等。

近义词

与「三尺之木」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千秋万代、赫赫有名、千古流传等。

反义词

与「三尺之木」相对的成语有:短浅无才、草木皆兵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