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班的意思、散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班的解释

散官行列。 唐 白居易 《论制科人状》:“今忽一旦悉踈弃之:或降於散班,或斥於远郡。设令有过,犹可优容;况且无瑕,岂宜黜退。” 唐 刘禹锡 《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诗:“虽陪三品散班中,资歷从来事不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班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均与“结束聚集状态”相关:

  1. 指官员退朝或结束值勤

    古代官员在朝廷完成朝会或结束当值工作后离开宫廷,称为“散班”。例如《明史·职官志》中记载官员“朝参侍班”后的状态变化。此义强调公务活动的终止和人员的解散。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指团体解散或活动结束

    泛指人群聚集后各自离去,或某项集体活动、工作告一段落。例如“戏演完了,观众散班各自回家”。此义更侧重于一般性集体活动的终结和人员的分散。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散班”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古代官职含义(主流解释)

散班指古代散官的行列,属于官僚体系中的非固定职位,多见于唐代文献:

  1. 基本定义:散官是古代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多用于安置闲散或退休人员,其等级以品阶划分。
  2. 文献例证:
    • 白居易《论制科人状》提到官员被贬至“散班”或远郡,说明散班地位较低。
    • 刘禹锡诗中“虽陪三品散班中”反映散班官员的品阶差异。

二、现代引申含义(较少见)

少数资料(如、6)将“散班”解释为学生或团队的解散,例如毕业、转校或项目结束。不过此用法缺乏广泛权威依据,可能是现代口语化引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三、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旧唐书》《全唐诗》等唐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固按扣儿拨落不伦侧杀儳和吵扰成羣结队脆弱痤人玳宴貂蝉冠彫戈丁属鹅羣帖風馳霆擊风恬浪静龚隗怪言过磨浩滂噷噷混球儿划过螖蠌回灯艰否鸡笼警备居落狂悸烈味龙炯隆望吕公枕满共孟什维克面生面粻邈远命题怒那捧心铺写齐匀省烦从简省眼神谋折行手足胼胝双清鼠凭社贵酸子夙分外串违材违天悖理微绡吴楚帆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