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锥画沙”是一个书法术语,形容用笔藏锋、力道均匀的技法,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指用锥子在沙地上作画时留下的痕迹,比喻书法笔触匀整而含蓄,既显力度又不露锋芒。
该术语最早见于唐代书法理论,宋代姜夔在《续书谱·用笔》中系统阐述:“欲其匀面藏锋,如锥画沙”,成为后世评判中锋用笔的重要标准。
现代书法教学中,常以此比喻中锋行笔的核心要领——通过控制笔锋与纸面的摩擦,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
提示:此成语为中性表述,既可用于赞美含蓄遒劲的笔法,也可客观描述特定书法特征。
《如锥画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画得非常细致入微,描绘得非常精准。
《如锥画沙》的部首拆分为:女(女性)、锥(金属器具)、画(艺术创作)、沙(沙子)。
它的总笔画数为23画,分别是:女(3画)、锥(9画)、画(8画)、沙(3画)。
《如锥画沙》的来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庄子》一书。原文中写道:“齐俤乎?如锥画沙,如朝露,如石火光。”意为:“齐整美好的面容呢?好比锥子画沙那样细致,好比早晨的露水,好比石头上的火焰。”该成语最早用于形容雕刻艺术的精湛。
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如錐畫沙》。繁体字与简体字在意思上并没有区别,只是在字形上有所变化。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不同于现代字形,尤其是繁体字更为复杂。但《如锥画沙》在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使用的字形基本相同。
1. 他的绘画技巧非常高超,如锥画沙一般,栩栩如生。
2. 这位作家的描写能力非常突出,他能如锥画沙地勾勒出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1. 绘画像沙(比喻描绘得非常细致入微的画作)
2. 如锥刻骨(比喻刻骨铭心,极为深刻)
3. 如沙滴石(形容长时间的积累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1. 殚精竭虑
2. 眼明手快
3. 一丝不苟
1. 粗心大意
2. 马虎从事
3. 敷衍了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