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施行德政,务使其不断增长。《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孔 传:“立德务滋长。” 章炳麟 《致段祺瑞电》:“既以忧患餘生,出而图事,则宜屏邇言而閎远畧,亦曰‘除恶务尽,树德务滋’而已。”
“树德务滋”是一个出自《尚书·泰誓下》的成语,意为施行德政时要力求广泛深入,使德惠普及百姓。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字词分解
2. 成语出处与用法
最早见于《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强调统治者需广泛施行德政,同时彻底消除恶行。章炳麟在《致段祺瑞电》中引用此语,扩展为“除恶务尽,树德务滋”,进一步突出德政的全面性()。
3. 语法与语境
4. 核心思想
强调德政需覆盖广泛、持续深化,而非流于表面。与“除恶务尽”形成对照,体现儒家“仁政”理念中对惠民与惩恶的双重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引用,可查阅《尚书》原文或章炳麟相关文献。
《树德务滋》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培养品德,勉励自强。
《树德务滋》这个成语分为4个字,每个字的部首和笔画如下:
树(木,4画)、德(彳,7画)、务(力,5画)、滋(水,13画)。
《树德务滋》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老子道德经》第八十八章:“国之尚贫,有以养而生者,是谓‘树德务滋’。”意思是国家尚且贫穷,能够以良好的道德来培养并使之繁荣富强。
《树德务滋》这个成语的繁体字为「樹德務滋」。
在古代,「滋」字的写法为「」。
1. 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常常告诉孩子们要懂得树德务滋。
2. 这个社区组织了一次志愿者活动,旨在树德务滋,传承社会正能量。
树德、树立、务实、务必、滋润、滋长
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弘扬正气。
糜烂、颓废、败德。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