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枘凿冰炭的意思、枘凿冰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枘凿冰炭的解释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 欢 所引道经颇确, 老子 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参见“ 枘凿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枘凿冰炭”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枘凿”和“冰炭”两个意象组合而成,形象地表达了事物之间根本对立、无法相容的状态。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来源及用法:


一、字义解析

  1. 枘(ruì)

    指木器的榫头,即器物凸出的插入部分。《说文解字》释为“刻木端所以入凿者”,强调其与凿孔的对应关系。

  2. 凿(záo)

    指榫眼,即器物上凹入的孔洞。《玉篇》称“穿木也”,需与枘的形态完全契合方能稳固结合。

  3. 冰炭

    冰寒而炭热,二者性质截然相反。《汉书·五行志》注:“冰阴寒,炭阳热”,喻指矛盾不可调和。


二、成语释义


三、典故溯源

成语化用自《楚辞·离骚》: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未测量榫眼便削榫头,前贤因此遭祸。)

屈原以“枘凿不合”隐喻自身忠贞与昏聩朝堂的冲突,后衍生出“冰炭”强化对立意象。宋代朱熹《楚辞集注》评:“枘凿冰炭,言其不相容也。”


四、权威引用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枘凿冰炭:枘榫与凿孔,冰与炭。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2. 《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8)

    “源自《楚辞》,形容矛盾不可调和,如冰炭之不能同器。”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枘凿:榫头与卯眼。喻格格不入。冰炭:喻性质相反之物。”


五、用法示例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成语大辞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3. 王力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4. 朱熹. 《楚辞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13.
  5. 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

网络扩展解释

“枘凿冰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ruì záo bīng tàn,其核心含义是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2. 出处与背景


3. 结构与用法


4. 使用示例


5. 扩展知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清代《十七史商榷》或权威词典中的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暗九摆设板官悲悲切切焙蠒箔笼常奥赤地崇盛出辙隥彴都吏尔刻方子翻卷愤怼風流才子風興雲蒸瞽工过官澒澒欢盟界天继亲酒旆拒俄运动穅豆吭哧连草连光憀然厉禁凛戾漫无边际冥诞南蛮闹鹅皮板儿贫乏潜脩遣狱之化箧牍穷精日行千里鍒颖软柔柔鋭身弱人诗记贴出缇校妥协外科韦素武士道衔训小卖西窗翦烛谢道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