枘凿冰炭的意思、枘凿冰炭的详细解释
枘凿冰炭的解释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 欢 所引道经颇确, 老子 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参见“ 枘凿 ”。
词语分解
- 枘凿的解释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入圜凿,其能入乎?”枘、凿,榫头与卯眼。枘圆凿方或枘方凿圆,难相容合。后因以“枘凿”比喻事物的杆格不入或互相矛盾
- 冰炭的解释 冰和火炭两相矛盾。比喻互不相容的事物关系恶化成冰炭一般详细解释.冰块和炭火。比喻性质相反,不能相容。或以喻矛盾冲突。《韩非子·用人》:“争讼止,技长立;则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
网络扩展解释
“枘凿冰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ruì záo bīng tàn,其核心含义是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释义
- 字面解析:
- “枘”指榫头(木器接合的凸起部分),“凿”指卯眼(凹槽部分),二者本需契合,但成语中与“冰炭”(冰与炭火,性质相反)结合,强调对立冲突。
- 整体形容事物或观点如同榫卯与冰炭般无法相容,矛盾尖锐。
2. 出处与背景
- 文献来源:
出自清代学者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文中提到道佛两家本同源,但与儒家学说却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
- 文化背景:
成语通过器物与自然元素的冲突,反映古代思想领域不同学派的激烈对立。
3. 结构与用法
- 语法特点:联合式成语,含中性色彩,多作宾语或定语。
- 近义词:枘凿方圆、水火不容、格格不入。
- 反义词:相辅相成、形影不离、水乳交融。
4. 使用示例
- 例句:
“两人观点如枘凿冰炭,合作时争执不断。”
(常用于形容人际关系、学术分歧或事物矛盾)
5. 扩展知识
- 繁体写法:枘鑿冰炭
- 注音:ㄖㄨㄟˋ ㄗㄠˊ ㄅ一ㄥ ㄊㄢˋ
- 现代应用: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描述不可调矛盾,如文化冲突、政策对立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清代《十七史商榷》或权威词典中的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二
枘凿冰炭
枘凿冰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最坚硬的工具和材料来进行施工,形容工作极为辛苦。
拆分部首和笔画:
枘:木(木头,5画)
凿:几(几个,几次,6画)
冰:冫(冰冻,水冻成冰,4画)
炭:火(火炭,木炭,9画)
来源:
《林则徐文集·锄强扶弱》:“此志不坚其实,辄端坚器丁。割发理髪,凿冰造炭。”这是枘凿冰炭的最早记载。
繁体:
楥凿冰炭(台湾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枘:禾木希(4画)
凿:亠巳口(6画)
冰:冫八文(4画)
炭:木火(9画)
例句:
他为了修建这座大桥,费尽枘凿冰炭,才使它完工。
组词:
枘凿、冰炭、枘子、凿子、冰块、炭火
近义词:
铁杵成针、水滴石穿
反义词:
轻松愉快、片刻完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