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训的意思、衔训的详细解释
衔训的解释
承受教诲。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 弘 正衔训事嗣,朝夕不怠。”
词语分解
- 衔的解释 衔 (銜) á 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衔枚。燕子衔泥。 含在心里:衔恨。衔冤。衔恤(含哀,怀着忧伤)。衔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衔命。 指前后相接:衔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衔
- 训的解释 训 (訓) ù 教导,教诲: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刼 )训。培训。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训。 典式,法则:不足为训。 解释词的意义: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
专业解析
"衔训"一词在《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未收录,属于现代汉语中较为生僻的组合词。从构词法角度可拆分解析:
一、单字训释
- 衔(xián):《说文解字》释为"马勒口中者",本义指马嚼子,引申出"含在口中""连接""职位等级"等义项。《现代汉语词典》标注该字有动词"用嘴含"、名词"职务级别"两种词性。
- 训(xùn):《尔雅·释诂》解作"教也",本义为教导,后发展出"法则""解释词义"等引申义,在《辞海》中明确分为动词"教导"与名词"准则"两类用法。
二、组合词推测
依据词汇构成规则,"衔训"可能为偏正结构或动宾结构。偏正式可解作"具有连续性的教导"(衔取"连接"义),动宾式则指"遵行教导"(衔取"接受"义)。但该组合未见于古代经典及现代规范语料库,建议使用者提供具体语境以便精准释义。
三、专业建议
如需使用该词进行书面表达,可参照《现代汉语词典》中"衔接"与"训导"的标准用法,或改用"谆训""续训"等规范词汇。学术写作建议优先选用《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录的规范词形。
网络扩展解释
“衔训”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ián xùn,其核心含义是接受批评教诲并主动改正,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 字面构成:由“衔”和“训”组成。
- 衔:原指“用嘴含住”,引申为“承受、接受”;
- 训:指“训导、批评”。
- 整体意义:形容一个人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或教诲,并心怀愧疚地主动改正错误。
二、详细解释
- 态度层面:强调接受批评时的谦逊与自省,而非被动忍受。
- 行为层面:需将训导内化于心,并体现在行动上的改进。
三、历史典故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沂国公先庙碑铭》——“弘正衔训事嗣,朝夕不怠”。此处指田弘正(唐代将领)谨遵先辈教诲,勤勉治事。
- 现代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境,如描述个人修养、职场成长或历史人物品性。
四、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 近义词: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反躬自省。
- 反义词:刚愎自用、讳疾忌医。
五、权威性说明
不同词典对“衔训”的释义略有侧重:
- 《查字典》 强调“接受批评后改正”;
- 《汉典》 更注重“承受教诲”的广义层面;
- 古文用例(如韩愈)则结合具体语境体现责任感。
建议结合具体场景选择释义方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唐代文献或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昂昂按劾罢尽璧赵博接逋谪草刷儿昌晖赤体池亭赤统憧憬蹙逼大率东平都録豆萁相煎副东府室盖泉干堂黑狗话里有刺徽商昏戆溷鼠夹毂队骄竪甲图假子籍誉祭月劳冗流势俪劄牛宿旗牛脂娉内千载砌红堆绿勤悴青海马如操左券桑槿桑杨深厚视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松劲索望痰桶贪主頽岸佗心通玩敌万古长春丸散膏丹违卯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