枘鑿冰炭的意思、枘鑿冰炭的詳細解釋
枘鑿冰炭的解釋
比喻事物尖銳對立,互不相容。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齊梁陳書十二·顧歡論道佛二家》:“愚謂 歡 所引道經頗确, 老子 即佛,本是一人,故無二法……惟與吾儒,則如枘鑿冰炭之不相合耳。”參見“ 枘鑿 ”。
詞語分解
- 枘鑿的解釋 《楚辭·九辯》:“圜枘而方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持方枘欲入圜鑿,其能入乎?”枘、鑿,榫頭與卯眼。枘圓鑿方或枘方鑿圓,難相容合。後因以“枘鑿”比喻事物的杆格不入或互相矛盾
- 冰炭的解釋 冰和火炭兩相矛盾。比喻互不相容的事物關系惡化成冰炭一般詳細解釋.冰塊和炭火。比喻性質相反,不能相容。或以喻矛盾沖突。《韓非子·用人》:“争訟止,技長立;則彊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傷,治之至
網絡擴展解釋
“枘鑿冰炭”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ruì záo bīng tàn,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事物尖銳對立,互不相容。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 字面解析:
- “枘”指榫頭(木器接合的凸起部分),“鑿”指卯眼(凹槽部分),二者本需契合,但成語中與“冰炭”(冰與炭火,性質相反)結合,強調對立沖突。
- 整體形容事物或觀點如同榫卯與冰炭般無法相容,矛盾尖銳。
2. 出處與背景
- 文獻來源:
出自清代學者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齊梁陳書十二·顧歡論道佛二家》。文中提到道佛兩家本同源,但與儒家學說卻如“枘鑿冰炭之不相合”。
- 文化背景:
成語通過器物與自然元素的沖突,反映古代思想領域不同學派的激烈對立。
3.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特點:聯合式成語,含中性色彩,多作賓語或定語。
- 近義詞:枘鑿方圓、水火不容、格格不入。
- 反義詞:相輔相成、形影不離、水乳交融。
4. 使用示例
- 例句:
“兩人觀點如枘鑿冰炭,合作時争執不斷。”
(常用于形容人際關系、學術分歧或事物矛盾)
5. 擴展知識
- 繁體寫法:枘鑿冰炭
- 注音:ㄖㄨㄟˋ ㄗㄠˊ ㄅ一ㄥ ㄊㄢˋ
- 現代應用: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描述不可調矛盾,如文化沖突、政策對立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清代《十七史商榷》或權威詞典中的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枘鑿冰炭
枘鑿冰炭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最堅硬的工具和材料來進行施工,形容工作極為辛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枘:木(木頭,5畫)
鑿:幾(幾個,幾次,6畫)
冰:冫(冰凍,水凍成冰,4畫)
炭:火(火炭,木炭,9畫)
來源:
《林則徐文集·鋤強扶弱》:“此志不堅其實,辄端堅器丁。割發理髪,鑿冰造炭。”這是枘鑿冰炭的最早記載。
繁體:
楥鑿冰炭(台灣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枘:禾木希(4畫)
鑿:亠巳口(6畫)
冰:冫八文(4畫)
炭:木火(9畫)
例句:
他為了修建這座大橋,費盡枘鑿冰炭,才使它完工。
組詞:
枘鑿、冰炭、枘子、鑿子、冰塊、炭火
近義詞:
鐵杵成針、水滴石穿
反義詞:
輕松愉快、片刻完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