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辱国的意思、辱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辱国的解释

[bring humiliation to the country;humiliate the nation] 使国家蒙受耻辱

详细解释

受凌辱的国家。《荀子·富国》:“其於礼义节奏也,芒軔僈楛,是辱国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辱国

指使国家蒙受耻辱,损害国家尊严与利益的行为或事件。该词由“辱”(玷污、蒙羞)与“国”(国家)构成,强调对国家荣誉的严重伤害。

一、核心释义

  1. 行为性质

    指个人或群体的言行严重损害国家主权、形象或利益,如叛国、外交失仪、丧权辱国条约等。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0卷,第1083页)

  2. 历史与政治语境

    多用于描述重大历史事件,如签订不平等条约、战败割地等行为,体现对国家尊严的践踏。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102页)

二、用法与示例

三、相关概念辨析


权威参考:以上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释义与用例均来自纸质出版物,未引用网络来源以确保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辱国”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使国家蒙受耻辱或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辱国”读作rǔ guó,核心含义是通过不当行为损害国家尊严或利益,属于贬义词。常见于描述背叛国家、泄露机密、对外散布虚假信息等行为。


二、详细解释

  1. 行为表现
    包括但不限于:背叛国家主权、参与损害国家形象的活动、签订不平等条约(如“丧权辱国”)等。例如,清朝末年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被称为“丧权辱国”。

  2. 历史文献依据

    • 《荀子·富国》提到:“其於礼义节奏也,芒軔僈楛,是辱国已”,强调国家礼仪混乱会导致蒙羞。
    • 《薛仁贵征辽事略》中也有“臣有辱国之愆,罪当万死”的表述,体现古代对辱国行为的严厉态度。

三、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四、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文,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祝拔萃出群白行坝趾边烽不快参附长眉承接惩儆称物平施垂基底绥动能对床夜语风柯逢龙风闻言事怫忤钩较挂镜线瓜纽国务员鼓秋河南省花口胡底蛟窟燋悚躩跃俱全赖体劙刀隆美路门学抛曲陪口铅田碁错齐服青鬣屈折曲宴戎路桑乾折声世道世纪誓言所业锁印铁板不易体类投纶为数舞勺狭吝校练卸顶谢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