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送祭社稷或祭宗庙所用的生肉。归,通“ 馈 ”。《周礼·秋官·大行人》:“閒问以諭诸侯之志,归脤以交诸侯之福。” 孙诒让 正义:“此言脤不言膰者,对文则脤为祭社稷肉,膰为祭宗庙肉。散文则祭宗庙肉亦得称脤,以其同盛於蜃器也。”《穀梁传·定公十四年》:“天王使 石尚 来归脤。” 范宁 注:“脤者何也?俎实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
“归脤”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要结合不同来源的文献进行综合解释:
“归脤”指古代祭祀礼仪中赠送祭社稷或宗庙所用的生肉。其中“归”通“馈”(赠送),而“脤”特指祭祀所用的生肉。这一用法在《周礼·秋官·大行人》中有明确记载,如“归脤以交诸侯之福”,意为通过赠送祭肉来祈求诸侯的福祉。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归脤”可引申为“回归本性”或“心灵平静”,但这种用法缺乏传统文献支持,可能是误用或现代衍生义。需注意区分古典含义与现代语境下的非主流解释。
“归脤”的权威释义应为古代祭祀礼仪中的赠肉行为,需谨慎对待现代语境下的引申解释。若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周礼》等经典文献或权威训诂学资料。
《归脤》(guī huǐ)是一个古代汉字,表示将身体病痛逐渐恢复健康。
《归脤》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彳”和“月”,拆分后的笔画顺序是彳-5、月-4。
《归脤》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篇》中,用来形容人们的身体经历疾病后逐渐康复的过程。
《归脤》的繁体字是「歸脤」。
在古代,汉字《归脤》的写法略有不同,「归」在古代写作「帰」,「脤」写作「胾」。
1. 经过长期的治疗,他的病终于归脤了。
2. 医生的治疗使我的身体逐渐归脤。
归脤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归脤祝寿」、「归脤康复」等。
与「归脤」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康复」、「痊愈」。
与「归脤」相对的词语是「发病」、「恶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