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产妇。《东观汉记·侯霸传》:“民至乃诫乳妇勿得举子, 侯君 当去,必不能全。”《南齐书·东昏侯纪》:“郊郭四民皆废业,樵苏路断,吉凶失时,乳妇婚姻之家,移产寄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插梨》:“《吴氏本草》曰:‘金创、乳妇,不可食梨……产妇蓐中及疾病未愈,食梨多者,无不致病。’”
(2).乳母。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恩霈军民》:“局侧有局名 慈幼 ,官给钱典顾乳妇,养在局中,如陋巷贫穷之家,或男女幼而失母,或无力抚养,抛弃於街坊,官收归局养之。” 清 梅曾亮 《光泽县育婴堂记》:“建廨舍,设董事,严钱帛之出入,稽乳妇之勤惰。”
“乳妇”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产妇
指刚生产完的女性。例如《东观汉记·侯霸传》记载:“民至乃诫乳妇勿得举子”,此处“乳妇”即指产后女性。北魏《齐民要术》也提到“乳妇不可食梨”,强调产妇的饮食禁忌。
乳母(奶妈)
指受雇哺乳他人婴儿的妇女。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官府设立“慈幼局”收留弃婴,并雇佣乳妇照料。清代文献中亦有“严钱帛之出入,稽乳妇之勤惰”的描述,体现对乳母的监管。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东观汉记》《梦粱录》等原始文献。
“乳妇”一词起源于古汉语,用来指代哺乳婴儿的女性。妇指成年女子,乳则表示哺乳。因此,“乳妇”指的是专门负责哺乳婴儿的女性。
“乳妇”的部首是“女字旁”,意味着与女性相关。根据《康熙字典》,该字共有10画。
“乳妇”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概念。在繁体字中,乳妇的写法为「乳婦」,与简体字写法略有不同。
根据《说文解字》,在古代时期有一种叫做“乳婦”(nǚfù)的写法。这种古代写法强调了“女性”和“哺乳”的意义。
1. 乳妇正忙着喂哺刚出生的婴儿。
2. 这个村子里有许多乳妇,她们非常慈爱地照料着孩子。
1. 乳母:指在乳妇之外,负责照顾和养育婴儿的女性。
2. 室乳:指婴儿与乳妇一起居住的房间或住所。
1. 乳母:在服务于婴儿方面与乳妇有相似的义务。
2. 乳姆:在部分地区也用来指代乳妇。
1. 无乳:指女性无法哺乳自己的孩子。
2. 乳父:指负责带领孩子成长的男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