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阮籍途 ”。
“阮途”是汉语中源自历史典故的词汇,特指魏晋名士阮籍穷途痛哭之事。据《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其驾车漫游至无路可走时痛哭而返的行为,成为古代文人表达困顿失意、精神苦闷的典型意象。
该词具有三层文化内涵:其一象征人生困厄之境,如《世说新语》注引中所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暗喻理想与现实冲突;其二体现魏晋名士放达不羁的处世态度,阮籍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其行为折射出特定历史背景下文人寻求精神解脱的方式;其三衍生出“穷途之哭”等成语,在历代诗词中被反复化用,如庾信《拟咏怀》中“唯彼穷途哭,知余行路难”即取此意。
注: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256页对“阮籍哭途”词条的解释,并综合《晋书·阮籍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世说新语·任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等典籍记载。
“阮途”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代阮祉泰(1913-1997),中国共产党员、革命工作者。他于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曾担任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其生平涉及辽西省、辽宁省等多地政法系统工作,是地方政治的重要人物。
本义:
“阮途”是“阮籍途”的简称,典出魏晋时期文人阮籍的典故。阮籍常驾车独行,至道路尽头时痛哭而返,后以“阮籍途”比喻人生困境或走投无路的悲哀境地。
比喻义:
指令人感到悲哀、无望的末路,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命运或处境的感慨。例如唐代杜甫的诗句“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泪”,便借用了这一意象。
“阮途”的词汇意义与历史人物阮籍密切相关,体现了汉语通过人名典故衍生抽象含义的特点。其使用多见于古典诗词,现代语境中则更侧重历史或文学领域的表达。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人物生平或诗词引用,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文学解析资料。
蚌中月彼何人斯不谋而合不值一哂层霄差门踌躇疵摘对牌肥胡風捲殘雲格支支瓜蒂寡鹤刮野扫地锅贴黄公酒垆会面肩承嗟吁衿肘即禽瘠壤积善局局尺考系蜡蜂两三廉絜六骥贸贩门眷门楼门旂明日黄花幕墙黏赘鸧鸡谦亨牵俗庆渥清心热芭人上木驴上纳商品粮神木愣吞沈雨矢词史谍时遇祀孤獭祭堂密天揖挺逸投谗蜕变万邦向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