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容裔的意思、容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容裔的解释

(1).水波荡漾貌。 三国 魏 曹丕 《济川赋》:“临 济川 之层 淮 ,览洪波之容裔。”《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收止足以言归,汎浩然以容裔。”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会合联句》:“维水容裔,维山巃嵸。”

(2).随风飘动貌。《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辰旒之太常,纷焱悠以容裔。” 吕向 注:“容裔,从风转薄貌。”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旌旗散容裔,簫管吹参差” 唐 杜正伦 《玄武门侍宴》诗:“参差歌管颺,容裔羽旗悬。”

(3).徐行貌。《文选·曹植<洛神赋>》:“六龙儼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刘良 注:“容裔,行貌。”

(4).从容娴丽貌。《文选·左思<吴都赋>》:“ 荆 艳 楚 舞, 吴 愉 越 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 刘良 注:“容裔、靡靡、愔愔,闲丽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庄<郊游>》:“行光自容裔,无使弱思侵。” 唐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诗之五:“凤皇飞且鸣,容裔下天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容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可表达自然景象的动态美感和人物仪态的优雅气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文学引证:

一、核心释义

  1. 水波荡漾貌
    形容水流或波浪起伏、荡漾的形态。
    引证:三国魏·曹丕《济川赋》中“览洪波之容裔”,宋代洪迈《容斋四笔》亦用“维水容裔”描绘水波连绵之景。

  2. 随风飘动貌
    多用于描写旗帜、云雾等随风轻盈飘动的状态。
    引证:张衡《东京赋》描述“纷焱悠以容裔”形容旗帜飘扬,谢朓《泛水曲》则以“旌旗散容裔”表现动态美感。

  3. 徐行貌
    指缓慢、从容的行进姿态。
    引证:曹植《洛神赋》中“载云车之容裔”描写车驾缓行。

  4. 从容娴丽貌
    形容人仪态优雅、举止从容。如左思《吴都赋》“翕习容裔”表现人物风采。

二、其他相关

三、使用建议

该词多见于古典文学,现代语境中可用于诗歌、艺术等创作。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文选》《三国志》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容裔:词义解释

《容裔》是一个汉字词汇,它指的是容貌、相貌、面容。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包括脸部轮廓、眼睛、鼻子、嘴巴等方面。

拆分部首和笔画

《容裔》的部首是“⺡”(犬部),整个字共有13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容裔》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合成词。其中,“容”取义为容纳、包容;“裔”指后代、子孙。

在繁体字中,“容裔”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结构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字形的基本结构和意义都保持相对稳定。

《容裔》在古代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只是在字形的一些细节上有所差异。

例句

1. 他的容裔端庄大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她的容裔秀美动人,被无数人赞美。

组词

1. 容貌:形容一个人的相貌特征。

2. 容颜:形容一个人的脸部容貌。

3. 容仪:指一个人的外貌和仪态。

近义词

1. 容颜:指一个人的脸部容貌。

2. 容貌:形容一个人的相貌特征。

3. 容仪:指一个人的外貌和仪态。

反义词

1. 丑陋:形容一个人的相貌不好看。

2. 难看:形容一个人的相貌不美观。

3. 汗脏:形容一个人的相貌不整洁。

别人正在浏览...

笔纸残照程颐丑末传水椽头烧饼纯密次贫第二课堂梵土非李非桃芬茀奉喜遘奸犷犷国基颢兴呵噭后首讙露化日光天悔恨简缘交洋积迭津渡旧瓶装新酒开赞空胸匡正练儿榴颗鲁籍论量没脚海梦幻鸣佩鸣泉明晓冥幽鸟集赔贴青阿寝谋山磵善诱疏利死囚牢讨悖塌飒投掷抟精徒河涂面晚期委决瓮头清温源谷寤合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