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正的意思、匡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正的解释

(1) [correct;rectify]∶纠正;改正

匡正纲纪。——《后汉书·何敞传》

(2) [assist]∶扶正;辅佐

匡正王室。——《左传·哀公十六年》

详细解释

扶正;纠正。《左传·哀公十六年》:“王孙若安靖 楚国 ,匡正王室,而后庇焉, 启 之愿也,敢不听从?”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时抚军为 黄检 文襄公 之孙也,少年紈袴,贪黷骄奢,公时匡正之。” 祖慰 节流 《线》:“人民的政法人员不是文过饰非的政客,他们心地光明,在匡正纠误时喟然叹曰:‘这是历史的嘲弄,今天看来法官坐错了位置,应该和 李郑生 同志调换一下才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正”是汉语中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纠正错误、扶正偏差的行为或过程。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释义,该词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 词源与基本义

    “匡”本义为盛放物品的方形竹器(《说文解字》),引申为修正、辅助。“正”指不偏斜的准则状态。二字组合后,《汉语大词典》定义其为“纠正,改正”,特指对偏离正道的事物进行干预。

  2. 使用场景与对象

    常用于正式语境,指向社会规范或道德层面的纠正,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例举“匡正时弊”“匡正纲纪”,强调对集体性、系统性偏差的修正,具有权威性和引导性特征。

  3. 语义强度辨析

    与“纠正”“改正”相比,该词隐含更高程度的责任意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指出,其多用于书面语体,且实施主体通常具备指导地位,如师长对晚辈、政府对社会风气的匡正行为。

网络扩展解释

“匡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纠正错误
    指对偏差、错误进行改正,使其回归正确方向。例如:“匡正时弊”指纠正社会不良风气。该义项常见于书面语,强调对重大问题的修正,如《后汉书·何敞传》中“匡正纲纪”即指整顿国家法纪。

  2. 扶正辅佐
    指辅助、支持某人或某事,使其保持正确方向或稳定状态。例如《左传·哀公十六年》中“匡正王室”,意为辅佐王室回归正道。


二、延伸解析


三、应用示例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语境分析,可参考《左传》《后汉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剥露八枳表里山河碧莲碧鲈并州器布袋木偶布列车龙谶书窜改厝怀达耻代邸电化腐蚀鵰悍滴滴嗒嗒敌战恶脸烦挐反首覆被附饰高馆高墙弓腰人核定黑氯土合事徽典家道消乏机明涓流浪子老生子两参鹿尾命浊木客诗愆亢遣闷棋高一着缚手缚脚卿相秦楼誳诡三大政策山区侍郎屎桶水步速诛泰来否极汤面谈空通本同功茧乌驳武净下礼相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