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津渡的意思、津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津渡的解释

(1).渡口。《汉书·赵充国传》:“有詔将八校尉与驍骑都尉、 金城 太守合疏捕山间虏,通转道津渡。” 唐 贾岛 《送李馀及第归蜀》诗:“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三:“﹝ 蒙 汉 贵族﹞还专派官员在 黄河 、 淮河 、 长江 的关卡津渡检查,凡 汉 民没有通行公文的,一律不许通过。”

(2).渡河。《三国志·魏志·贾逵传》:“从至 黎阳 ,津渡者乱行, 逵 斩之,乃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津渡”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一、词源与基本义 “津”本义指渡口,《说文解字》释为“水渡也”,而“渡”指涉水过河的行为。二字连用最早见于《楚辞·九章》,构成“津渡”这一同义复词,特指渡口设施与摆渡行为。《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其双重含义:既指“渡口”这一交通节点,又指“渡河”这一动作行为。

二、地理学延伸义 《辞海》补充解释,津渡在古代交通体系中承担重要功能,多设于河流交汇处或交通要道,如《三国志》记载的“官渡”即为著名军事渡口。这类地点常配套码头、船只、驿馆等设施,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

三、文学象征义 在古典诗词中,津渡常被赋予哲学意蕴。如王维《归嵩山作》中“荒城临古渡”象征人生际遇,《唐诗鉴赏辞典》分析该意象多用于表达羁旅愁思或时空转换的临界点。宋代词人更将其发展为“迷津”等宗教隐喻,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四、现代语义流变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收录该词时特别注明,当代使用中“津渡”的实体渡口含义逐渐弱化,更多保留在成语“指点迷津”及地名遗存中,如山西风陵渡、安徽采石矶等历史渡口名称,成为重要的文化地理标识。

网络扩展解释

“津渡”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渡口
    指供船只停靠、行人过河的固定场所。如《汉书·赵充国传》记载“通转道津渡”,唐代贾岛诗“津渡逢清夜”均指实际渡口位置。

  2. 渡河
    作动词时表示横渡水域的行为。《三国志·魏志·贾逵传》中“津渡者乱行”即描述渡河场景。

二、延伸与比喻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籍、诗词及历史文献,现代语境中常见于比喻性表达或特定地名(如“五津”渡口)。


例句参考

如需更多文学用例或历史背景,可查阅上述来源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悲恫表徵伯祖妣朝务楚项大程钓誉沽名帝扃东遮西掩钝浊烦聩犯天下之不韪佛手瓜富禄广从桂车寒牎横历咶咶叫呼搧僭越节降纪序矶沚蜡捻老骥柳耳蓂菁冥无迷眩纳福南天门纳鞋底扑卖乾精潜目气吼吼歧视起墖溶液嚅动弱约身价百倍诗道实核识货施靡筮席水银柱素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土妇亡不旋跬万枢梧檟瑕痕鲜卑消荡霞姝遐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