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日削月朘 ”。
“日朘月削”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含义
指事物逐渐缩小或资源持续被削减,也可形容长期受到剥削。其中“朘”意为缩减,“削”指削减,两者叠加强调时间推移中的持续性损耗。
2. 出处与演变
3. 用法特点
4. 近义词与延伸
提示: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境,日常口语中更常用“日益减少”“逐渐消耗”等表达。
《日朘月削》是指太阳升起,月亮落下的意思。它通过比喻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或者事物的变化。
《日朘月削》的拆分部首是日、月,两个部首相辅相成,形成了这个词的整体意义。它的笔画分别是日(4画)、月(4画)、朘(10画)和削(9画)。
《日朘月削》最早见于《论语·子罕》篇,出自孔子的言论。在繁体中,它的写法为《日㤈月削》。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存在着很多变体。对于《日朘月削》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不尽相同,但整体上仍然保持了日、月、朘、削这四个字的基本形态。
1.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流逝,日朘月削,一晃而过。
2. 社会发展迅猛,新科技的诞生让一切都日朘月削地发展着。
3. 这些年来,我们的友谊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却依然日朘月削,牢不可破。
日月星辰、削发为僧、朘返削形
光阴荏苒、时光荏苒、悄然而逝
岁月静好、日月如梭、一成不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