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知錄的意思、日知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知錄的解釋

讀書筆記。清代顧炎武作。三十二卷。按經義、吏治、財賦、史地、兵事、藝文等分類編次。較全面地反映了著者的政治學術思想。書中錯誤之處,曾經閻若璩等訂正。黃汝成著有《日知錄集釋》,後又有多位學者加以整理研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日知錄》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代表性學術劄記著作,書名本身可從漢語詞典角度拆解釋義如下:

一、書名本義解析

“日知”源自《論語·子張》:“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意為每日學習未知的新知識。“錄”即記錄、輯錄。書名整體意為每日求知所得的知識彙編(《漢語大詞典》第七版)。顧炎武以此命名,體現其“君子之學,死而後已”的治學精神(《顧亭林詩文集》)。

二、著作核心價值

該書為積三十餘年之功的讀書筆記,涵蓋經義、政事、史地、藝文等千餘條劄記。其核心思想“經世緻用”開創清代樸學風氣,提出“博學于文,行己有恥”的學術綱領(《中國思想通史》第五卷),被梁啟超譽為“三百年來學術史上之紀念碑”(《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三、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日知錄”可引申為:

  1. 持續學習的記錄載體:如讀書筆記、研究劄記的代稱
  2. 知識積累的象征:體現漸進式治學态度(《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三版)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日知錄”主要有兩層含義,分别對應書名和引申意義:

一、書名《日知錄》

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所著,是體現其學術思想的核心著作:

  1. 書名來源:取自《論語·子張篇》中子夏之言“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意為每日求知未知之事,每月複習已知之識。
  2. 内容結構:
    • 全書分三十二卷,涵蓋經義、史學、吏治、財賦等八大類。
    • 以“明道”“救世”為宗旨,包含政治主張(如“盈天地者,氣也”)和社會批判。
  3. 學術價值:
    • 顧炎武自述“采銅于山”,強調原創性考據,注重第一手資料。
    • 清代黃汝成曾作《日知錄集釋》,後世學者持續研究,成為清代考據學典範。

二、引申為學習态度

現代語境中,“日知錄”演變為成語:

  1. 含義:比喻每日堅持學習、積累新知,強調持續精進的精神。
  2. 例句:如“他踐行日知錄,每日閱讀專業文獻”。

附:顧炎武的寫作觀

他在《日知錄》中提出“文章須有益于天下”,反對空談怪力亂神,主張文字應“察民隱,紀政事”。這一思想對清代學術風氣影響深遠。

别人正在浏覽...

保苗悲怃搏拊簿案不易之論充廬眈悅蹈厲都官多門督篆耳杯罰惡返老還童風清伏節犷俗灌溢貴屬歸于賀冬胡氛講制郊燎接絶鏡芳金石絲竹踡蹜廉深令名鱗甲犂舌獄鯉素六和镂心沒口子默省骈矗平肆披挹蒲鞭千長謙受益七典栖風宿雨祈農區中學三角傷懷讪上孀妻弱子輸籌宋襄公所化屋極鮮膚庠塾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铦铓嚣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