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任姒的意思、任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任姒的解释

周文王 母 太任 与 周武王 母 太姒 的合称。古代认为二人是贤惠后妃的典范。《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美 皇 英 之女 虞 兮,荣 任 姒 之母 周 。” 颜师古 注:“ 任 , 太任 , 文王 之母; 姒 , 太姒 , 武王 之母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伏惟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踪 虞妃 ,比跡 任姒 。” 宋 苏辙 《请太皇太后受册表》:“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躬 任 姒 之至德,蹈 舜 禹 之休功。” 元 揭徯斯 《艺文监贺表》:“陛下如日东升,以天下养,虽任寄 伊 霍 之重,足以发皇明,必治资 任 姒 之贤,有以基王化。”《晚清文学丛钞·廿世纪世界文明灯弹词》:“也是他未脱经生论几章, 任 姒 餘风犹未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任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复合词,指代中国古代周朝两位著名贤妃——太任与太姒。据《汉语大词典》记载,“任姒”并称始于汉代典籍,用以象征贤德淑良的女性典范。具体释义如下:

词源解析

“任”指周文王之母太任,出自《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姒”指周武王之母太姒,见于《列女传·母仪传》。二者并称源于《后汉书·皇后纪》:“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任姒之流也”,强调其品德对礼教的影响。

历史背景

太任以“胎教”理念著称,据《古代汉语词典》引《大戴礼记》记载,她妊娠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奠定文王圣德之基;太姒则因辅佐武王、周公治国而被誉为“文母”,其事迹见于《史记·周本纪》注疏。

文化意义

“任姒”在后世文学中成为贤妻良母的代称,如宋代《太平御览·皇亲部》引《帝王世纪》评述二者“皆仁而明道”,唐代诗人王勃《八卦大演论》亦以“任姒之规”喻治国齐家之德。该词承载着中国古代对女性“柔顺”“明德”的伦理期待,常见于家训、史评类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任姒”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1. 周朝贤母的合称

    • 指周文王之母太任与周武王之母太姒的并称,被后世视为贤德后妃的典范。
    • 出处:汉代班婕妤《自悼赋》提到“荣任姒之母周”,《后汉书》等史书也多次引用此典故,强调两位女性对周朝兴盛的贡献。
  2. 传说中的炎帝之母

    • 据《帝王世纪》记载,任姒是炎帝神农氏的母亲,为有蟜氏之女,嫁于少典,感神龙而生炎帝。
    • 注:此说法多见于神话传说,与周朝“太任、太姒”无直接关联,需注意区分历史人物与传说人物。
  3. 其他争议解释

    • 个别文献(如)提到“任姒”为成语,表示“受束缚”,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误传或罕见引申义。

建议:在学术或历史语境中,“任姒”通常指周朝两位贤母;若涉及上古传说,则指向炎帝之母。需结合具体文献内容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阿纨襃升包拯悲惵兵厨扯篷拉纤驰烟倒偃镫王凋年独唱蠹化二进制蜚走风槎汾王福助冈陵各支支观风使晷度龁龁后腰环尹戒护惊浸寄物君子好逑劳教雷风利他慢駡敏逊南冥牛拘劈帐抢婚千金弊帚千里莼羹窃密漆漆泣岐路如原以偿神魂飘荡收罗束刍顺道四华死角伺望太仆桃门腾地望姓慰引汙泽嫌郤小憩小砑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