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道德的意思、仁义道德的详细解释
仁义道德的解释
[justice and virtue] 泛指封建社会的一切道德准则,原先有褒义。后指伪君子的口头禅,也就有了贬义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战国策·赵策二》
详细解释
(1).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正义等行为标准。 唐 韩愈 《原道》:“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説,孰从而听之。”
(2).泛指旧时提倡的道德规范。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满肚子的天地良心,仁义道德,你只想凭着老实安分,养活你的妻儿老小。”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这里,你的堂兄和我父亲是一样的货色--满嘴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
词语分解
- 仁义的解释 ∶宽厚正直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仁义之举 〈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详细解释.亦作“ 仁谊 ”。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礼记·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孔颖达 疏:“仁
- 道德的解释 ∶社会************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作为校长,他要求在学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标准和礼貌规矩 ∶合乎道德的详细解释.社会************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仁义道德”是汉语成语,原指儒家倡导的以仁爱和正义为核心的道德准则,后泛指传统的伦理规范。以下为详细解析:
1.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最初指儒家提倡的“仁爱”(关爱他人)与“义理”(公正合宜)等道德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 演变含义:后世语境中,该词逐渐带有贬义,常被用来讽刺表面遵循道德规范、实则虚伪的行为者。
2.字词拆解
- 仁:核心是“爱人”,即宽厚、利他的品德。
- 义:指公正、合理的准则,如《孟子》所言“舍生取义”。
- 道德:泛指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儒家强调通过“礼”实现道德教化。
3.出处与背景
- 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韩愈借此批判佛老思想对儒家伦理的冲击,主张恢复传统道德体系。
4.用法与语境
- 中性表述:如“儒家推崇仁义道德,强调修身齐家”。
- 贬义用法: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讽刺封建礼教“满本都写着仁义道德”,暗指其虚伪性。
- 语法功能:多作宾语或定语,如“满口仁义道德”。
5.相关概念
- 反义词:“豺狼成性”(形容残暴无德)。
- 关联词:“礼义廉耻”(传统四维道德)。
“仁义道德”一词承载着儒家伦理的核心思想,但其含义随历史语境变化,既可表达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也可成为批判伪善的工具。理解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单一化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仁义道德
仁义道德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涵的词语,它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拆分部首和笔画: 仁(人 + 二)义(人 + 两)道(辶 + 首 + 两)德(彳 + 心 + 一)。
来源:《仁义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是孔子在教导弟子时常提及的重要概念。
繁体:仁義道德。
古时候汉字写法:仞義道徳。
例句:学习仁义道德是我们应该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组词:仁慈、义气、道德规范。
近义词:善良、正义、道义。
反义词:恶劣、不义、道德沦丧。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