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汉 时指 匈奴 、 南越 、 朝鲜 。《史记·律书》:“ 高祖 有天下,三边外畔。”
(2).指东、西、北边陲。《后汉书·杨震传》:“ 羌 虏钞掠,三边震扰。”《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边,东、西、北也。”
(3). 明 时指 延绥 、 甘肃 、 宁夏 三地区。《明史·宪宗纪一》:“﹝ 成化 十年正月﹞癸卯, 王越 总制 延绥 、 甘肃 、 寧夏 三边,驻 固原 。”
(4).原 安边 及 定边 、 靖边 三县的合称。抗日战争时期为 陕 甘 宁 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 三边 。 毛6*泽6*东 《组织起来》:“我希望你们回到 关中 去,回到 陇东 去,回到 三边 去……领导人民,领导群众,把工作做得更好。”
(5).泛指边境,边疆。 唐 辛常伯 《军中行路难》诗:“但令一被君王知,谁惮三边征战苦。” 宋 刘克庄 《汉宫春·丞相生日乙丑》词:“但管取,三边无警,活他百万生灵。”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可怜死战三边上,不得生封万户侯。”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边汉语 快速查询。
“三边”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以下是常见解释:
数学概念 指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几何学中最基础的元素。三角形按边长可分为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和不等边三角形(三边不等)。
国际关系术语 特指1973年成立的「三边委员会」,由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最初为日本)的政商界精英组成,旨在促进工业化国家间的政策协调。该组织对全球经济治理有重要影响力。
地理/军事领域 可指三个国家/地区交界处(如中朝俄边境),或三方军事同盟(如二战时期的德意日轴心国)。现代常出现在「三边会谈」「三边防务」等表述中。
由于该词具有多义性,建议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如数学教材、国际新闻或地理文献)进一步确认含义。若需更精准的解释,请补充上下文说明。
三边指的是拥有三条边的物体或区域。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形状、地理或其他具有三个边的事物。
三边的部首是“⺨”(立刀旁),总计有4画。
“三边”一词来自于汉字的组合。字面上,它是由“三”和“边”两个字组成的。在汉语中,三通常表示数值上的三个,边表示物体的边缘。
在繁体字中,“三边”一词的写法是「三邊」。
据考古学研究,古代汉字中的“三边”写法略有不同。例如,战国时期的郭店楚简曾出现的“三边”字形是“参”。此外,古代书法中也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字形,形态多种多样,与现代汉字的形态略有不同。
这里是几个关于“三边”用法的例句:
与“三边”相关的一些词汇:
近义词:三边形、三角形
反义词:单边、非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