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子的意思、驮子的详细解释
驮子的解释
(1).即驮垛。《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两个和尚也帮着搭那驮子。” 华山 《山中海路》:“牦牛有个怪脾气,驮子压在背上,总安静不下来。” 赵树理 《地板》:“因为怕弄碎了不好插,就一片一片装进驮子里去。”参见“ 驮垛 ”。
(2).驮货物的牲口。 高玉宝 《高玉宝》第二章:“她家又没有地,就指望二舅给财主赶驮子度日。”
(3).量词。用于牲口驮着的货物。如:运来了两驮子货。
词语分解
- 驮的解释 驮 (馱) ó 用背负载:驮运。驮着两袋米。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子的解释 子 ǐ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
专业解析
驮子的详细释义(汉语词典角度)
“驮子”是一个具有双重词性和含义的汉语词汇,其核心概念与用牲口负载货物相关。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作为名词
指牲口(如马、骡、驴等)背上所负载的货物本身。
- 释义: 指由牲畜背负的成捆、成袋或成件的货物。这是“驮子”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含义。
- 示例: “这匹骡子背上的驮子太重了。” “商队带着沉重的驮子翻山越岭。”
-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6: 1338.
二、作为量词
用于计量牲口一次所负载的货物量。
- 释义: 表示牲口一次所背负货物的单位。相当于“一牲口所负的量”。
- 示例: “他赶着三头毛驴,每头都驮着一驮子粮食。” “运来了两驮子山货。”
- 来源: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0: 卷X(具体卷册页码需查原书,释义符合)。
补充说明
- 文化背景: “驮子”一词的产生和应用与中国古代及近代广泛使用畜力(尤其是马、骡、驴)进行货物运输的历史密切相关,常见于描述商队、马帮运输或山区物资运送的场景。
- 地域性: 在现代汉语中,“驮子”作为名词和量词的使用,在书面语和某些方言区(尤其是有使用畜力运输传统的地区)的口语中仍然存在,但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已不常见。
网络扩展解释
“驮子”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基本释义与发音
- 读音:duò zi(注音:ㄉㄨㄛˋ ˙ㄗ)
- 词性:名词、量词
二、详细含义
-
名词:
- 指牲口驮载的货物:如“驮子压在背上”(例:牦牛驮子穿越高原)。
- 指驮货物的牲口本身:如“赶驮子的人”(例:驮子队运输货物)。
-
量词:
- 用于计量牲口驮载的货物:如“三驮子货”“两驮子粮食”。
三、用法与例句
- 文学作品引用:
- 《儿女英雄传》:“公子站在台阶上看著卸行李,两个和尚也帮著搭那驮子。”
- 赵树理《地板》:“一片一片装进驮子里去。”
四、补充说明
- 字形来源:由“马”和“大”构成,本义指人用双肩背负重物,后引申为骡马载货。
- 发音注意:作动词时“驮”读tuó(如“驮运”),作名词或量词时读duò。
总结来说,“驮子”既可指货物或运输工具,也可作为计量单位,常见于描述传统运输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暗箭长艾谄冒揰挏创体传贤蹴踏大水冲了龙王庙吊窗低三下四断澌发喘肤敏府学管毫贵官焊铁号坎儿好事成双黄柳晦在见独江瑶金轩龛虣兰夜连底冻鹿霓衣谩骂孟家蝉门帘面额念佛珠驽弱盘礴贫悭乞匄顷亩穷说认着散沙申停设作世代簪缨时誉受支配踏碓台衮桃花雨彤云脱洒外兵猥小五牛旗乌咽向阑相佑小两口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