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eaps of stone]∶累积的石块
(2) [grievance;indignation]∶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块垒
(1).树木多节,不平直。《尔雅·释木》“魁瘣” 晋 郭璞 注:“谓树木丛生,根枝节目盘结磈磊。” 邢昺 疏:“魁瘣,读若磈磊。”
(2).垒积不平的石块。因以喻郁结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南朝 梁 何逊 《和刘谘议守风》:“萧条疾帆流,磈礧衝波白。” 金 雷渊 《洛阳同裕之钦叔赋》:“书生不柰兴亡恨,斗酒聊浇磈磊胷。”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谋成》:“暂在村中做个塾师,训诲蒙童,以消胸中磈礧。” ********* 《游记·感伤的行旅》:“将近十二点了,我还是去炒盘芥莉鸡丁、弄瓶‘苦配’啤酒来浇浇磈磊的好。”
“磈磊”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如下:
指累积的石块,形容石块堆积、高低不平的状态。例如《尔雅·释木》中提到的“魁瘣”(读作“磈磊”),形容树木根枝盘结如石块累积。南朝梁何逊的诗句“磈礧衝波白”也以石块形容水浪的激荡。
引申为心中郁结的不平之气,即“块垒”。例如:
该词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诗词。如需更权威的释义,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等专业辞书。
《磈磊》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坚固、稳定、稳重。它形容事物或人有坚强的力量和稳定的特质。
《磈磊》的拆分部首是石和石,它的总共有14个笔画。
《磈磊》来源于古代的民谣文学,用来形容有坚固和稳定特质的事物或人,如山峰、建筑物、性格坚定的人等。
《磈磊》的繁体字是「磈磊」。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磈磊》这个词在古代写作「磈纍」,字形与现代有一些差别,但意思相同。
1. 他的性格坚韧不拔,像一座磈磊的山峰。
2. 这座古建筑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磈磊如新。
3. 她的决心坚定不移,像一块磈磊的石头。
磈磊形容词本身已经是一个形容词,没有常见的可以与之组合的词汇。
稳重、坚固、坚定、不动摇。
不稳定、脆弱、软弱、动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