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贤的意思、礼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贤的解释

礼遇贤者。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乃所以崇德礼贤,济 殷 弊民。”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夫旌德礼贤,化道之所先。”《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庾季才 ﹞对曰:‘僕闻克国礼贤,古之道也。’” 胡三省 注:“ 武王 克 商 ,释 箕子 囚,式 商容 閭,封 比干 墓,所谓礼贤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礼贤"是汉语中表示敬重贤能之士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以礼待贤者"。从字源学角度分析,"礼"字本义指敬神仪式,后引申为尊敬、敬重的态度;"贤"在甲骨文中从臣从又,原指有才能的臣子,后泛指德才兼备之人。

该词典出《后汉书·周举传》"礼贤下士"的表述,强调社会上层对贤能者应有的尊重态度。其具体内涵包含三个层面:

  1. 仪礼层面:通过合乎规范的礼节表达敬意,如《论语·八佾》载孔子"揖让而升"的拜见贤者之礼
  2. 物质层面:给予贤者相应的待遇,《战国策》记载燕昭王"筑黄金台"以纳贤士
  3. 精神层面:保持谦逊求教的态度,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述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典故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礼贤"已演化为尊重人才的社会价值观。据教育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该词特指"对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强调突破身份等级的人才观。其现实意义在人才政策、企业管理等领域得到延续,如《人民日报》近年刊文将"礼贤精神"视为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网络扩展解释

“礼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以礼遇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有才德的人,强调对人才的重视与敬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通过礼貌、谦逊的方式对待贤能之士,体现对人才的尊重与推崇。该词常与“下士”连用,组成成语“礼贤下士”,进一步强调对人才的主动接纳与虚心请教。

  2. 历史渊源与文献出处

    • 三国时期嵇康在《管蔡论》中提到“崇德礼贤”,主张通过礼遇贤者来改善社会弊端。
    • 晋代桓温的《荐谯元彦表》也提到“旌德礼贤”,将礼贤视为教化民众的重要方式。
    • 《资治通鉴》中记载周武王克商后“释箕子囚,式商容闾,封比干墓”,被视为古代礼贤的典范。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领导者或组织对有德才者的态度,如企业管理中重视人才、政治领域招纳贤士等,也可用于日常交往中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4. 延伸意义
    除字面含义外,“礼贤”还隐含着通过尊重人才实现社会进步或事业发展的深层理念,如《汉语大词典》中提到的“济殷弊民”(改善民生)。

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如“礼贤下士”)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夹八音碧山部判部人昌义抽动垂榆貙膢灯台不自照地下水回灌东九省断遏贰事恶向胆边生放象凤麟洲焚林关扑罕有好是黑潦徽柔奸商假以辞色节脉纪纲掾今学积染沮惮钜功鞠杖镣镰龙睛凤颈隆平路在口边买邻泥木偏举浅酌遒婉群噪人外游闰察赛似蛇胆审覈十二辰实质叔均丝毫不差伺衅松帐陶板调价头边文蜃五马六猴五氏显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