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分香卖履的意思、分香卖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分香卖履的解释

东汉 末, 曹操 造 铜雀台 ,临终时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 铜雀臺 ,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餘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见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序。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絶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清 查慎行 《曹操疑冢》诗:“分香卖履独伤神,歌吹声中繐帐陈。” 吕志伊 《读史感赋》:“预争皇后怜诸妇,终作分香卖履人。”亦省作“ 分香 ”。 唐 罗邺 《邺城》诗:“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分香卖履"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成语,其详细释义与用法如下:


一、成语本义

指东汉末年曹操临终前安排琐碎家事的举动。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载,曹操临终前下令将剩余名香分予诸妾,并嘱咐她们学习制履(鞋子)以维持生计。后浓缩为"分香卖履",字面意为分配香料、售卖鞋子,引申为人临终前对身后琐事的牵挂与安排。


二、文化引申义

  1. 象征临终嘱托

    专指人物将逝时对家事、亲眷的细致托付,体现对世俗牵挂的不舍。如宋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叹「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反衬其夫赵明诚临终未及安排家事之憾。

  2. 暗含人生悲凉

    苏轼在《孔北海赞》中评曹操「平生奸伪,死见真性」,认为「分香卖履」暴露其英雄末路时与常人无异的脆弱,凸显生命终局的苍凉感。

  3. 现代用法扩展

    当代语境中,该成语亦用于形容:

    • 领导者或管理者对身后事务的周密交接;
    • 对琐碎事务过度纠结的戏谑性批评(含贬义)。

三、权威出处与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释义:「曹操临终分香与诸妾,命她们卖履为生。后以'分香卖履'喻人临死时对妻儿的留恋。」

  2.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

    原文载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

    评曹操「纡广念于履组,尘清虑于余香」,直引典故批判其临终执念。


四、例句示范

注:以上文献来源均依据权威出版物,古籍原文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词典释义以《汉语大词典》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分香卖履”是一个源自三国时期曹操临终嘱托的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1. 基本释义
    该成语字面指“分配熏香、售卖鞋子”,比喻人临终前对妻妾子女的深切挂念与身后安排。出自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妾室住所)无为,可学作履组卖也。”即嘱咐妻妾分香祭祀,并建议她们制作鞋履维持生计。

  2. 典故背景
    曹操临终前不仅交代国家大事,还细致安排妻妾生活,如让她们定期登铜雀台眺望自己的陵墓,并教授谋生技能(如制鞋)。这一举动既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柔情一面,也反映了古代男性对家族责任的重视。

  3. 文学引用与引申

    • 宋代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以“殊无分香卖履之意”自述丈夫赵明诚临终时的豁达,反衬这一典故的典型性。
    • 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将其引申为“自给自足”之意,如“卖履分香,可以不事矣”。
  4. 用法与结构
    成语结构为联合式,作谓语,属中性词,多用于书面语境。例如:“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唐·罗邺《邺城》)。

  5. 相关争议
    需注意个别解释(如)误将其释为“分散精力”,但权威资料均以“临终眷恋”为核心含义,使用时需结合主流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身人别余柄欛秉耒殡穸步涉赤阑桥冲冠储躬畜生寸劲儿刁刺彫瘵敦煌五龙莪蒿风谏鲑饭龟室国制骨朽横生枝节画道淮王黄牛庙箭书鋗玉军仗阬埳孔佐敛蛾两叶掩目连台戏迈逸密径明片米饮摩敦偏州皮笠强音浅色詓詓取水柔齐上簿梢空舍眷神胎手戟宿眷索琅琅宿主天高地下推断瓦当维藩污坳五石瓠物离乡贵香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