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趋舍的意思、趋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趋舍的解释

(1).亦作“ 趋捨 ”。取舍。亦引申为好恶。《韩非子·解老》:“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 陈奇猷 集释:“趋舍,即取舍。”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故虽位显名美,门齐年敌,而趋舍异规,业尚乖互者,未尝结焉。” 唐 骆宾王 《萤火赋》:“殆未明其趋舍,庸詎识其旨意,子尚不知鱼之为乐,吾又安知萤之所利。” 宋 叶适 《宋厩父墓志铭》:“每与余言,自谓乐甚,非人所知。且其趋捨不同流,知奚用为?” 明 汤显祖 《复牛春宇中丞书》:“夫以贵乡二老趋舍不同,则南北之情益无足异矣。”

(2).进退;动止。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夫酸咸甘苦不同,嘉味以济,谓之和羹。宫商角徵不同,嘉音以章,谓之和声。臧否损益不同,中正以训,谓之和言。趋舍动静不同,雅度以平,谓之和行。” 明 方孝孺 《许士修墓铭》:“言必出乎正,动必由乎礼,趋舍取予,咸则乎古之君子,而无所苟。”

(3).指举止,行为。《淮南子·俶真训》:“夫趋舍行伪者,为精求於外也。”


见“ 趋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趋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 趋附或舍弃;追求或放弃:

    • 这是“趋舍”最核心的含义。“趋”指快步走向、靠近、追求;“舍”指舍弃、放弃。合起来表示对事物、行为或价值的选择态度,即主动接近、追求某些事物,同时主动远离、放弃另一些事物。
    • 示例: “君子当明辨是非,知所趋舍。” (君子应当明辨是非,知道该追求什么、放弃什么。)
  2. 取舍;选择:

    • 这个含义与第一点紧密相关,更侧重于在两者或多者之间做出抉择的行为或过程。它强调在面对不同选项时,决定选取哪一个、舍弃哪一个。
    • 示例: “人生在世,面临诸多趋舍,需谨慎抉择。” (人生在世,面临很多选择取舍,需要谨慎决定。)

“趋舍”一词主要表达了一种主动的选择行为,包含了“追求/靠近”与“舍弃/远离”两个相对的动作方向。它既可以指代这种选择的态度和原则(追求什么、舍弃什么),也可以指代具体的抉择行为本身(在选项中做出取舍)。

来源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趋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综合了不同文献的解释和用例:

  1. 取舍与好恶
    本义指选择与舍弃,引申为人的价值取向或好恶态度。例如《韩非子·解老》提到“人无愚智,莫不有趋舍”,强调无论智慧高低,人皆有取舍之本能。葛洪《抱朴子·交际》中则以“趋舍异规”形容不同人的选择差异。

  2. 进退与动静
    指行为上的进退、动止。汉代荀悦《申鉴·杂言上》用“趋舍动静不同”说明人的行动差异需以雅正之度调和。《淮南子·俶真训》进一步以“趋舍行伪”批判表面行为的虚伪性。

  3. 举止与行为
    泛指人的日常举止或整体行为模式。如方孝孺《许士修墓铭》强调“趋舍取予”需合乎古君子之风,体现对行为规范的重视。

“趋舍”从具体选择扩展至抽象的行为准则,既可用于哲学讨论(如《韩非子》),也可描述实际言行(如《淮南子》)。需根据语境判断其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傍瞻胞衣地秉笔直书冰镜不甚冲正穿胷大归盗财等辈佃人抵忤顿解梵婀玲方以类聚匄贷感彻高高在上贵人善忘衮衣綉裳禾麦横槊惑妄火洲见义勇爲交交关挢揉造作渴羗宽身拉把郎才女姿老奸巨猾廉卓緑林豪士轮回道落黑炉食饽饽马官弥陁末类难得凭霄雀勤顇杞夷戎副讪刺声势诗意寿诞狩田霜旻松桷天生土畜推换吾膝如铁香炉峯献遗小辨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