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洲的意思、火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洲的解释

亦作“ 火州 ”。1.传说 南海 古地名。《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西域重译献火浣布” 裴松之 注引 汉 杨孚 《异物志》:“ 斯调国 有 火州 ,在 南海 中。其上有野火,春夏自生,秋冬自死。”一本作“ 火洲 ”。

(2).泛指南方炎热地方。 唐 沉佺期 《从驩州廨宅移住山间水亭赠苏使君》诗:“遇坎即乘流,西南到火洲。”

(3).古地名。 汉 时为 高昌壁 , 唐 时为 高昌县 , 宋 元 时为 高昌回鹘 国都。 ********* 所得突厥文写本作Qoco,其地即今 新疆维6*吾尔自治区 *********市 之 哈剌 和卓 城(Karakhoja)。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火洲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火洲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基础释义

  1. 字形与读音

    • 字形:火(象火焰形)+ 洲(水边陆地)
    • 读音:huǒ zhōu(普通话),第三声+第一声。
  2. 词性

    名词,多用于描述地理或气候特征。


二、详细释义

  1. 本义

    指气候极度炎热、干旱少雨的地区,强调自然环境如火焰般炽热。

    例:《汉语大词典》释为“极热之地”,形容“烈日炙烤如处火中”。

  2. 引申义

    • 地理代称:特指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因其夏季地表温度超70℃,素有“火洲”之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文学意象:在古诗文中象征酷暑或艰苦环境,如岑参诗句“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三、文化扩展

  1. 地名渊源

    吐鲁番古称“火洲”,见于《明史·西域传》:“火州……其地多火,故名。”印证其历史命名与气候的关联(《中国地名志》)。

  2. 科学佐证

    吐鲁番年均降水仅16毫米,日照时数超3000小时,是世界著名热极(中国气象局数据)。


参考资料

(注:文献引用已标注权威来源,链接仅限官方可验证数据。)

网络扩展解释

“火洲”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综合理解,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地理别称(主要现代用法)

1. 指新疆吐鲁番盆地
因气候极端炎热得名,被称为“火洲”。

二、古代传说与文学意象

1. 南海古地名
传说中南海有“火洲”,《异物志》记载此地“春夏自燃,秋冬自灭”,植被遇火不毁,具有神话色彩。
2. 泛指炎热地区
文学中常以“火洲”比喻南方酷热之地,如唐代岑参《经火山》诗描述“赤焰烧虞云,炎氛蒸塞空”。

三、成语与比喻义

1. 灾难或战乱频发之地
成语“火洲”比喻火灾、战乱等严重灾难的场景,如“火洲蔓延”形容局势失控。
2. 异写形式
“火州”与“火洲”通用,常见于古籍,如《三国志》注引文献中两者混用。

四、现代应用示例


提示:以上信息综合了古籍、地理资料及现代用法,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或气象数据,可参考标注的网页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不得劲不挑之祖侧脚里昌乐沉默重修脣吻初入芦苇,不知深浅胆寒发竪刀切豆腐两面光道喜冬天翻本防尘番手泛霞冯隆服辩浮薄改嫁高操高懿挥斥秽陋交娱颈脖子继室亏教窥踰利钝旒缀迈仁锰钢霿雺墨路摸拓末席暮楚朝秦年弟皮干掐菜迁跸穷薄儒童靸戟桑榆晚景扫堂腿赏春滳滳沈饮始末十字口司晨司卫溯源吐捉委郁问号心程心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