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蹈汤赴火的意思、蹈汤赴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蹈汤赴火的解释

比喻不避艰险。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且须散金帛,犒师旅,使闻鼓而蹈汤赴火,闻金而星布云合。”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部第三章:“他 张迪 ,官家的这条忠实走狗,蹈汤赴火,也要去竭力办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蹈汤赴火”是由“赴汤蹈火”演变而来的四字成语,指不避艰险、奋不顾身的精神状态。该成语可拆分释义如下:

  1. 单字解析

    • 蹈:本义为踩踏,引申为亲身实践。《说文解字》释为“践也”。
    • 汤:古汉语中指滚水、沸水,《论语》有“见不善如探汤”的用法。
    • 赴:快速奔向某处,含主动投身之意,《史记》载“赴水火”形容勇猛。
    • 火:燃烧的火焰,象征危险环境。
  2. 整体释义

    成语通过“蹈沸水”“赴烈火”的极端场景,比喻面对险境时毫不退缩。如《汉书·晁错传》记载“蒙矢石,赴汤火”,即用类似表述描述将士的忠勇。

  3. 用法特征

    多作谓语或状语,常见于褒义语境。近义词包括“出生入死”“肝脑涂地”,反义词为“畏首畏尾”。现代多用于形容消防员、军人等职业的奉献精神,例如:“边防战士蹈汤赴火守护国土安全。”

  4. 权威参考

    《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形容不避艰险”的典型成语,《中华成语大辞典》特别标注其出自《汉书》典故。

网络扩展解释

“蹈汤赴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dǎo tāng fù huǒ,其核心含义是比喻为了正义、真理或理想,不惧艰险,勇往直前。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出处与演变

  1. 最早记载:
    源自《左传·宣公十年》:“犹有子之蹈汤火者”,初指极端危险的行为。
  2. 唐代扩展:
    唐代赵元一《奉天录》进一步使用该词,如“使闻鼓而蹈汤赴火”,强化其“不避艰险”的语境。
  3. 与“赴汤蹈火”的关系:
    两者含义相同,但字序不同。“赴汤蹈火”更常见,出自《荀子·议兵》,而“蹈汤赴火”更强调动作的连贯性。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结构


例句参考

  1. 张迪为完成使命,蹈汤赴火亦在所不惜。(《金瓯缺》)
  2. 消防员蹈汤赴火,只为守护人民安全。(现代引申用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蹈汤赴火”不仅承载了历史语境中的英勇精神,也适用于现代对坚定信念与牺牲精神的赞美。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左传》《奉天录》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瓷柏油北榜悲恐毕达哥拉斯并肩作战不完全归纳推理采择曹辈谄诱陈牍出手倅厅戴仰大叫丁克家庭恩庥反潜奋飞风习跗萼赶急鬼戏过冬酣赏哗动缓声歌回颿槌灰沙贱发奬借脚底交遘羁畜揭盖子羯鼓界画金鸡纳树金政拒后莲唱礼不下庶人露光藐玩木僵佥然清定琼林玉质升音石品霜露之感唐昌观天陷惕伤通情达理嗢饫曦和西河大鼓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