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蹈汤赴火的意思、蹈汤赴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蹈汤赴火的解释

比喻不避艰险。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且须散金帛,犒师旅,使闻鼓而蹈汤赴火,闻金而星布云合。”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部第三章:“他 张迪 ,官家的这条忠实走狗,蹈汤赴火,也要去竭力办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蹈汤赴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dǎo tāng fù huǒ,其核心含义是比喻为了正义、真理或理想,不惧艰险,勇往直前。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含义


出处与演变

  1. 最早记载:
    源自《左传·宣公十年》:“犹有子之蹈汤火者”,初指极端危险的行为。
  2. 唐代扩展:
    唐代赵元一《奉天录》进一步使用该词,如“使闻鼓而蹈汤赴火”,强化其“不避艰险”的语境。
  3. 与“赴汤蹈火”的关系:
    两者含义相同,但字序不同。“赴汤蹈火”更常见,出自《荀子·议兵》,而“蹈汤赴火”更强调动作的连贯性。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结构


例句参考

  1. 张迪为完成使命,蹈汤赴火亦在所不惜。(《金瓯缺》)
  2. 消防员蹈汤赴火,只为守护人民安全。(现代引申用法)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蹈汤赴火”不仅承载了历史语境中的英勇精神,也适用于现代对坚定信念与牺牲精神的赞美。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左传》《奉天录》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蹈汤赴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逆境或困难面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它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蹈”、“汤”和“赴火”。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 “蹈”字的部首是“足”,它是一个由六画组成的字。 - “汤”字的部首是“氵”(三点水),它是一个由三画组成的字。 - “赴”字的部首是“走”,它是一个由走字旁和卜字头组成的字,共十一画。 《蹈汤赴火》这个成语源于《战国策·楚策一》中,讲述了楚国人原想用热汤来考验自己的忠诚,结果却有人主动踏入热汤中,以此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勇敢的精神。 这个成语的繁体字是「蹈湯赴火」。 古时候的汉字书写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在现代汉字标准规范中,该成语的写法保持一致。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愿意蹈汤赴火,为了救人而不顾自身安危。 与“蹈汤赴火”相关的组词有:蹈海而死、赴难如归、死而无憾等。 近义词有:勇往直前、毅然前行、舍生忘死。 反义词可能是不敢面对困难、退缩不前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