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母夫人的意思、母夫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母夫人的解释

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公讳 仲舒 ,字 弘中 。少孤,奉母夫人家 江 南。”《新唐书·藩镇传·刘稹》:“中人与医至……辞以母夫人侍,不可屏。” 宋 张孝祥 《高侍郎夫人墓志铭》:“侍郎薨时, 子长 尚幼,凡 子长 学行卓然,能自揭立不队其家声,母夫人实教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母夫人"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意涵的敬称,在传统文献中多用于尊称他人的母亲。该词由"母"与"夫人"复合构成:"母"指代母亲的血缘关系,"夫人"原为古代诸侯配偶的称号,《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后演变为对已婚女性的尊称。二者结合后形成敬语,常见于古代书信、碑铭等正式场合,如宋代苏轼《与陈季常书》有"母夫人万福"的问候格式。

从构词法分析,"母夫人"属于偏正结构,其核心语义聚焦于对母亲身份的尊崇。该称谓在明清时期达到使用高峰,多出现于士大夫阶层的交际文书,承载着儒家孝道文化和礼仪规范。现代汉语中虽已不常见,但在研究古典文献、传统礼仪及亲属称谓演变时仍具学术价值。

权威辞书《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册第783页明确收录该词条,释义为:"对他人母亲的尊称",并列《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母夫人年逾七旬"作为书证。该词与"令堂""尊慈"等敬称构成同义词群,但在语体色彩上更显庄重典雅,常见于书面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母夫人”是汉语中的敬称,指对他人母亲的尊称,其具体释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归纳如下:

一、基本解释

二、详细释义

  1. 泛指他人的母亲
    古代文献中常用于正式场合,表达对他人母亲的敬意。如《新唐书》记载刘稹以“母夫人侍”为由拒绝屏退旁人,即用此称。
  2. 特指丈夫的母亲
    部分文献(如查字典)提到,该词也可用于妻子对丈夫母亲的特定称呼,强调古代家庭伦理中的尊卑礼仪。

三、使用场景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语境差异:古代既可泛称他人母亲,也可特指夫家母亲;现代则更偏向泛指。该词体现了传统礼仪中对长辈的尊重,常见于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阿木忽郎榜花伴舞包乾制陂池北京医科大学涔滴常来常往程头穿花凤翠鹢顇族大枷搭建大牌档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殿阙迭升踧缩冬珑多田翁抚今追昔宫墙宫縚鲑蠪鬼星锅灰好高鹜远峘岳唿喇景瑞急行军芵明抗衡看作苛论类告敛获零凋鳞砌立契龙章凤篆马服普教迁拜青壁人中狮子拾菜兽材四益太阿倒持田坑托陀瓦斯卫生厅委注文梁五言古诗校察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