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脱若的意思、脱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脱若的解释

倘若。 唐 陈子昂 《谏曹仁师出军书》:“脱若功未克成,士马先丧尽,中土求士,卒又难得。”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脱若虏人畏而不前,置而不问……我以堡坞全力,助其逐袭,或迎之前,或出其后,制胜必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脱若”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解析

“脱若”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的文言连词,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仿古语境中,其含义与“倘若”“假如”相近,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以下从语义、字源及使用场景展开分析:


一、语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脱若”由“脱”与“若”复合而成:

    • “脱”:本义为“脱离”,引申为“偶然”“或许”,在假设语境中强化不确定性(《汉语大词典》)。
    • “若”: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说文解字》)。

      组合后,“脱若”整体意为“假使”“万一”,用于提出假设性条件,多见于唐宋以前文献。

  2. 语法功能

    作连词使用,引导假设分句,后接推论或结果。例如:

    “脱若有误,必贻后患”(假若出错,必定留下祸患)。


二、历史用例与权威参考

  1. 古代文献例证

    • 《后汉书·李固传》:

      “脱若倾危,悔无所及。”

      (若国家倾覆危亡,后悔也来不及。)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脱若外人传父言,耻将妻子入吾门。”

      (假如外人传播父亲的言论,会耻于带妻儿进我家族。)

  2. 现代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脱若”释为“倘若,假如”,标注为古语词(第9卷,第1260页)。

    •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归入“假设连词”,与“设若”“倘使”同义(第312页)。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1. 消亡原因

    • 文言连词系统简化,“倘若”“如果”等替代其功能;
    • 双音节化趋势下,“脱若”因使用频率低逐渐淘汰(《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
  2. 特殊场景价值

    在历史小说、仿古文本或方言中偶见留存,例如:

    “脱若天晴,便启程赴京。”(若天气放晴,就动身去京城。)


四、同义词对比

词汇 语义 使用时代 现代活跃度
脱若 假使,万一 中古汉语 消亡
倘若 如果 近代至现代 常用
设若 假如 古代 书面语保留

结论:“脱若”作为文言假设连词,承载特定历史语境,现代已被更简洁的词汇取代。其研究价值集中于古代文献与汉语史领域,需结合原文理解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脱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综合分析:

一、基本含义 “脱若”主要作连词使用,意为“倘若”,表示假设关系,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

二、字义分解

  1. 脱:本义为“肉去皮”,引申为脱离、取下等,如“脱帽”“脱水”;在古汉语中也可作连词,表假设()。
  2. 若: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如“若果”“假若”()。

三、其他争议解释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指“品行不端正”,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字面义的误读()。

建议:现代使用中,“脱若”已不常见,若需表达假设含义,建议优先使用“倘若”“假如”等通用词汇。查阅古籍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语义。

别人正在浏览...

摆杀弁琼禀牍垂丝海棠打辫子打开天窗说亮话祷巫雕陵鹊丁口钱断线鹞子对比费城风月负墙夫权更历根结盘据攻无不克贯鹄关门闭户聒聒焦焦国彜横沙红灯宏拓汇兑惠允界定介福接引积毁消骨跼踡拘弥骏厖敛缩腼惧鸣钟阁难廕生瓶钵前嫌诮呵切励羣务入入三江五湖上讳下讳奢恣世雄石洫水火说清话同产同休等戚頽叠晚稼宛然卫畿文明生产象队些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