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丘阿。《诗·小雅·緜蛮》:“緜蛮黄鸟,止於丘隅。” 清 陈确 《大学辨》:“夫学,何尽之有!善之中又有善焉,至善之中又有至善焉,固非若邦畿丘隅之可以息而止之也。”
“丘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解析:
基本释义
拼音为qiū yú,字面意思指“山丘的角落”或“山隅”,即山体或土丘的偏僻处。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来源中均有体现,例如《诗·小雅·緜蛮》中“緜蛮黄鸟,止于丘隅”,描绘黄鸟栖息于山角落的场景。
文学与历史背景
明代文人乔世宁将其晚年隐居文集命名为《丘隅集》,取自《诗经》典故,借此表达淡泊世俗、归隐山林的心境。此用法赋予“丘隅”超脱世俗的隐逸内涵。
引申与争议释义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被引申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比喻义,但这种用法在其他权威文献中未明确出现,可能为个别解读,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古籍引用
清代陈确在《大学辨》中以“丘隅”类比学问的边界,强调知识的无限性:“固非若邦畿丘隅之可以息而止之也”,此处借地理概念表达哲学思考。
该词核心指自然地理中的山丘角落,因《诗经》典故和文人引用衍生出隐逸意境,部分引申义需谨慎使用。建议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优先采用“山隅”“僻静处”等本义。
《丘隅》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山丘的拐角处或者山丘的边角地带。它是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丘”和“隅”。
“丘”的偏旁部首是“山”,它指的是山丘或者山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是三画。
“隅”的偏旁部首是“阝”,它是一个衍生的部首,表示城市和方位的概念。它的总笔画数是八画。
《丘隅》的来源是古籍《左传·宣公二年》:“丘林疆埸,阜丘隅。”这里指的是山丘的边际地带。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更多地出现在古代文献中。
在繁体字中,“丘隅”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一些字形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但是,对于《丘隅》这个词来说,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相同,没有太大差异。
以下是一些使用《丘隅》这个词的例句:
1. 他站在山丘的丘隅,俯瞰着群山。
2. 这座古城的城墙角落生长着茂密的花草,显得十分宜人。
组词:山丘、拐角、边角地带
近义词:角落、拐弯、山脚、山角
反义词:中央、正中、中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