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痛。《诗·大雅·桑柔》:“哀恫中国,具赘卒荒。” 郑玄 笺:“恫,痛也。” 宋 王安石 《故内殿承制宋士尧等赠官》:“蠢兹蛮方,犯我边吏,尔等以身死职,朕用哀恫。” 宋 叶适 《取燕二》:“ 徽宗 凶问至, 光尧 下哀恫之詔。”
“哀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āi tōng(注音:ㄞ ㄊㄨㄥ),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哀恫”是古汉语中表示深切悲痛的词汇,常见于历史文献,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哀恫」是一个汉字词语,指悲伤恐惧、忧愁痛苦的样子或表情。它是由「哀」和「恫」两个字组成。
「哀」是一个三带部首的汉字,拆分为「衣」和「口」。这个字的基本意思是悲伤、痛苦,表示对不幸遭遇的忧虑和焦虑。
「恫」是一个两带部首的汉字,拆分为「心」和「冬」。它的基本意思是恐惧、害怕,表示内心的战栗和不安。
「哀恫」这个词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没有明确的繁体字形。它通常以简化字形「哀恸」来表示。
古代汉字书写中,「哀恫」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有些古籍中将「哀」写成「衣」和「心」相连,意味着内心的悲痛;有些将「哀」写成两个「口」,强调表情上的悲伤。
以下是一些使用「哀恫」的例句:
1. 他的脸上露出了哀恫的神色。
2. 风雨交加的夜晚,她独自一人站在街角,哀恫地望着远方。
组词:哀伤、恫吓、伤心、惊恐。
近义词:忧愁、痛苦。
反义词:欢乐、愉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