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眼泪。《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七:“年飢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2).哭泣。《荀子·大略》:“ 曾子 泣涕曰:‘有异心乎哉!’”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设丈人有此才,逢此时,而不得此位,则某必当叹息泣涕而相弔。” 清 戴名世 《先大人诗序》:“自恨无以发名成业,以振先人之盛德与其文章,於是泣涕而书之。”
“泣涕”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本义指“眼泪”
这一用法在古典文献中尤为常见。例如《诗经·邶风·燕燕》中的“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以及陶潜《咏贫士》的“泣涕向我流”,均以“泣涕”直接代指泪水,形容极度悲伤的情状。
引申为“哭泣”的行为
如《荀子·大略》中曾子“泣涕曰:‘有异心乎哉!’”的记载,此处“泣涕”指边流泪边诉说的哭泣动作。现代汉语中,此义多被“哭泣”替代,但古文中常见。
语境特点
该词常见于表达深沉哀痛或离别场景。例如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用“坐卧泣涕霑衣”渲染独居悲怆,张诗情在公交车上的“泣涕如雨”则体现现代文学中对古典词汇的化用。
补充说明:发音为qì tì,属并列式合成词(“泣”指无声流泪,“涕”即眼泪)。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或仿古语境中。
《泣涕》是一个汉字词,它由“泣”和“涕”两个字组成。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字的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部首:《泣》的部首是“水”,而《涕》的部首也是“水”。
笔画:《泣》由3个笔画组成,而《涕》由8个笔画组成。
《泣涕》这个词源远流长,最早出现在《诗经·魏风·泽泽》一篇中。繁体字中的“涕”通常保持不变,但“泣”在繁体中有多种写法,如「泣」和「辶」。
根据古文字学家的研究,古时候的《泣》字写法包括纵横交错的竖折加一横,而《涕》的古字写法包括水滴形状的“三点水”加底部的一字形。
1. 他悲伤地泣涕如雨。
2. 她看着父母泣涕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伤。
1. 掩泣:含泪而不让人看见。
2. 抹泪:擦去眼泪。
3. 哭泣:哭得浑身发抖。
1. 含泪:眼中涌现出泪水。
2. 流泪:眼泪流淌而下。
欢笑:由于高兴而发出声音和笑容。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