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识的意思、七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识的解释

佛教语。法相宗谓从根本识中派生的七种精神和感觉现象,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亦称七转识。《决定藏论》卷上:“如诸心数,同是心法,有种种相,相应俱生,无有妨碍。阿罗耶识而与七识相应俱生,亦復如是。” 南朝 齐 谢朓 《佛影铭》:“群生因染,六趣牵缠,七识迭用,九居屡迁。”亦有特指末那识为“七识”者。见《成唯识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佛教术语“七识”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七识”是法相宗(唯识宗)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从根本识(第八识阿赖耶识)中派生出的七种精神与感知现象。不同文献中的具体解释略有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二、组成与功能

  1. 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

    • 负责感知外境:如眼识见色、耳识闻声等。
    • 第六识“意识”综合前五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
  2. 第七识末那识

    • 功能:恒常思量第八识的“见分”(能认识的主体),错误执取为“我”,产生自我中心观念(我痴、我见、我慢、我爱)。
    • 特性:无间断运作,是烦恼根源之一,修行需通过转识成智(转为平等性智)破除其执著。

三、异名与哲学意义

第七识在经典中有多种别名,例如:

在唯识体系中,七识(尤其末那识)是连接前六识与第八识的枢纽,解释了“自我意识”如何产生,并成为轮回与修行的关键环节。


四、文献差异说明

需注意,部分文献可能将“七识”与“八识”混用(如提到含阿赖耶识),但严格按法相宗教义,阿赖耶识为第八识,七识仅指前七层感知与思维活动。建议进一步参考《成唯识论》等原典以深入理解。

以上内容综合自汉典、佛学典籍释义等高权威来源,若需完整学术论述,可查阅《决定藏论》或《成唯识论》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七识:什么意思

《七识》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类的七种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为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七识》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至」,它的总笔画数是十二画。

来源和繁体

《七识》一词源于佛教。在繁体字中,《七识》的写法是「七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七识的写法略有不同。以《说文解字》为例,它的写法是「七竹」。

例句

1. 佛教中,七识是研究人类意识和认知的重要理论。

2. 通过修行,我们可以超越七识,达到觉悟的境地。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别识、意识、观识、独识

近义词:七觉、七智

反义词:不知、愚昧

别人正在浏览...

爱人利物哀思班主任豹舄巴渝承泄当着不着道衷打浴德黑兰会议短文顿地方始凡几戈磔狗屠刮瘦瑰迈瞽议护花鸟阍从护视沪指匠心荐羞楷木几而不征积华计开敬业乐羣静钟老框框怜矜灵征笼竹沦坏梅须面诮傩鼓欧阳轻虏娆娆弱水之隔三生石垧外沈敏身外物甚至于十善蒜台天牕畋犬田役铁狱铜笼徒父望天盆僞满无如之奈宪牍小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