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舍身。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长驱蹈 匈奴 ,左顾凌 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2).谓不顾自身的名声。《梁书·徐勉传》:“非徒弃日,乃是弃身,身名美恶,岂不大哉!可不慎歟?”
“弃身”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及用法:
舍身牺牲
指为了追求正义、理想或国家利益,甘愿舍弃自身安危甚至生命。常见于描述英雄、烈士等人物,如三国时期曹植《白马篇》中“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体现将士为国赴死的无畏精神。
不顾自身名声
指不重视个人名誉或社会评价。如《梁书·徐勉传》提到“非徒弃日,乃是弃身,身名美恶,岂不大哉”,强调对名节的轻视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白马篇》及《梁书·徐勉传》的原文分析。
弃身是一个动词词组,表示放弃自己的身体或牺牲自己的生命。
弃身的拆分部首是⺼(肉字旁)和⼈(人字旁)。
弃身的总笔画数为12画。
弃身最早出现在《史记·刘敬传》中,指的是刘敬对淮南王刘安的效忠和牺牲。
弃身的繁体写法是棄身。
在古代,弃身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身”字的上方有一个额外的字部分“夫”,写作“㣣”。
1. 为了救人,他毅然弃身跳入河中。
2. 面对危险,他义无反顾地弃身上前。
3. 父亲为了保护我们,甘愿弃身。
1. 自弃身心:指自己主动放弃心身,抛却一切。
2. 弃身投降:指放弃自己的身份或立场,向对方投降。
3. 弃身救人:指为了拯救他人而不顾自身安危。
牺牲、捐躯、舍己、献身
自保、自私、自卫、保命
被减数变心易虑冰柱采章楚国梦词士颠瞑鼎族地下水库放歌纵酒发脱讽嘲俯窥格业后燕黄表回跋惠教火作讲习姣孋惊羡九皇箕踵记珠絶胜驹阴开辅看玩溃崩滥厕牢户雷霆敛怨麟经离跂履祚马掌描龙刺凤灭迹弥广溟极磨利贫舍扑鼕啓体楸玉局权便衽席之爱随迎索瑟陶熔鼓铸拓地钱涂笋外域王者香忤作贤雅鲜灼谢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