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灭迹的意思、灭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灭迹的解释

[destroy the evidence;erase the traces of one's crime] 消灭做坏事的痕迹

消赃灭迹

详细解释

亦作“ 灭跡 ”。1.消灭痕迹或踪迹。《战国策·齐策三》:“ 苏秦 恐君之知之,故多割 楚 以灭迹也。”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跡扫尘,斩其梟帅。”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或偶知其私事,与同则可,不同则彼恐事泄,思害人以灭迹也。”

(2).从世俗社会中消失行迹。谓退隐。 三国 魏 曹植 《潜志赋》:“退隐身以灭迹,进出世而取荣。” 明 高启 《树屋佣赞》:“当是时, 申屠子龙 灭迹 芒 碭 之间,以树为屋,自同佣人。” 清 顾炎武 《哭杨主事廷枢》诗:“灭跡遂躬耕,犹为义声唱。”

(3).犹绝迹。 陈毅 《初游青岛》诗:“一切寄生虫,灭迹不待言。”


见“ 灭迹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灭迹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灭”和“迹”两部分构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消灭痕迹”,强调消除或隐藏某种存在过的迹象。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本义与引申义

    “灭”指消除、使不存在,“迹”指痕迹、行踪。组合后,本义为彻底消除事物存在的痕迹,例如销毁犯罪证据或破坏现场遗留物。《汉语大词典》补充其引申义为“隐匿行踪”,如隐士避世以灭迹于尘俗。

  2. 法律与犯罪语境中的使用

    在刑法领域,“灭迹”常指故意销毁证据的行为。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提及“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即涵盖“灭迹”的犯罪行为。

  3. 语源与构词分析

    该词属动宾结构,具有明确的动作指向性。从语用角度看,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暗含主动、刻意的意图,与“清理”“掩盖”等近义词相比,语义更强烈。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灭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消灭痕迹或踪迹,尤其用于形容消除犯罪或不良行为的证据。例如“毁尸灭迹”“消赃灭迹”等场景。此义项源自古代文献,如《战国策·齐策三》提到的“多割楚以灭迹也”,即通过掩盖行径避免被追查。

二、引申含义

  1. 隐退遁世
    在特定语境中,可表示从世俗社会隐退,如三国时期曹植《潜志赋》中“退隐身以灭迹”,指通过隐藏行踪实现超脱。
  2. 消除犯罪痕迹
    现代多指销毁违法犯罪证据的行为,如销毁赃物、掩盖犯罪现场等。

三、古籍例证

四、使用建议

该词多用于书面或特定语境,日常表达中需注意场合。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法律相关解释,可参考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薠拔儁榜板憋支支比物卜课藏掖畅道长翼禅和喘月脣舌打当面鼓敷露浮窳改励高祖各剌剌赓咏观睄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皓发覈见恢办徼恩兢兢战战惊屹极切均平开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空诞来不得劳平丽龟盝子媚骨暖泉强族樵汲齐眉轻关清隽苣荬菜诎意商飙观侍读学士是在双伴儿双绉説媒随趂田生铜蠡托坟外层危困缊丽显大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