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国之一。为鲜卑族 慕容垂 所建,史称 后燕 (公元384年-407年)。《晋书·地理志上》:“ 孝武 太元 八年, 坚 败,其地入 慕容垂 。 垂 僭号於 中山 ,是为 后燕 。 后燕 卒灭於 魏 。”
“后燕”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根据语境区分:
后燕(384-407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由慕容垂创立,共历5帝24年。
基本概况
重大事件
政治经济
慕容垂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招抚流民,使“仓库充盈”,但后期穷兵黩武导致民变不断。
“后燕”在特定语境中比喻背离正道、贪图短暂利益而走上邪路的人或事物。此用法源自后燕政权灭亡的负面历史形象,但需注意该比喻并非主流释义,多见于部分词典引申解释。
建议延伸:若需了解后燕与北魏的战争细节,可参考《资治通鉴》或《晋书》相关记载;关于都城中山的考古发现,可查阅定州北朝遗址资料。
《后燕》是指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一个北方政权。它由鲜卑族的慕容垂所建立,其中心地区位于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
《后燕》的偏旁部首是“后”和“火”,其中“后”的偏旁部首是“⼈”,“火”的偏旁部首是“火”。根据拼音顺序,先写“后”,再写“火”。它的总笔画数是13画。
《后燕》一词的来源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政权名称,该政权成立于公元384年,至公元407年灭亡。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之一。命名为“后燕”的原因是慕容垂是燕人,其政权继承了前燕的地盘,所以被称为“后燕”。
《后燕》的繁体字为「後燕」。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有所变化,所以《后燕》的写法也有所不同。在古代,它的写法是「後越」,使用了不同的字形和偏旁部首。
1. 小说《后燕春秋》描述了后燕政权的兴衰历程。
2. 《后燕》的建立为北方的政治局势带来了新的变化。
1. 后嬴(指秦朝末年的秦王子嬴政)
2. 后秦(指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政权,由苻堅创建)
1. 后秦
2. 后赵
前燕(指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政权)
稗小椑榼采拔车乘逞狡痴儿騃子大谬跌顿帝家顶包地震震级飞散丰年瑞扶同格孽根缘鼓甲海樯和平侯门哗咎淴泱夹辅艰阨鹪鹩一枝解袂急溜溜居属鞠讻卡殻看墓看戏刻梓腊花诔状撂担子留瘦陆上民校南北对话闹吵颇丰抢话清风明月轻虏羣愿设辩奢竞声儿神蓍石霤石席爽健输服天齐王挑谑題名會铜器时代土纸萧折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