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漆器的意思、漆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漆器的解释

[lacquer; lacker; lacquer ware] 一种木制装饰品,涂以油漆并常镶嵌以象牙或金属;统指此类工艺品

详细解释

涂漆的器物。现多指一种表面上有一层漆的手工艺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 舜 造漆器,諫者十餘人,此何足諫?”如: 福建 产的漆器最著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漆器是以天然漆液为主要原料,经多层髹涂、阴干后,通过雕刻、镶嵌、彩绘等技法加工而成的工艺器物。其制作技艺在中国传承逾七千年,兼具实用性与艺术价值。

一、历史源流

漆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约公元前5000年)是迄今最早的实物例证(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战国至汉代为漆器发展鼎盛期,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彩绘漆耳杯、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云纹漆案,印证了当时“百里千刀一两漆”的精工传统(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二、核心工艺

  1. 制胎:以木、竹、陶、金属等为胎骨,《考工记》记载“良器必先固其基”,胎体需经脱水防裂处理。
  2. 髹漆:采用“单色罩染”或“多色堆涂”技法,每层漆需在湿度70%以上的荫室中阴干,耗时数月(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 装饰:涵盖戗金、螺钿、雕填三大类,如元代张成造剔红漆盘即以刀法深峻著称(来源:故宫博物院藏品档案)。

三、分类体系

按用途分为礼器(如商周漆俎)、食器(战国漆豆)、家具(明清漆屏风);按纹饰可分为几何纹(雷纹)、动植物纹(楚式凤鸟纹)及叙事纹(汉代狩猎图)(来源:《中国漆器全集》,文物出版社)。

四、文化象征

漆器在《韩非子·十过篇》中被列为祭祀重器,朱红色漆象征周礼等级制度,唐宋时期通过海上丝路传至日韩,京都莳绘工艺即受唐代金银平脱技法影响(来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东亚艺术研究课题组)。

网络扩展解释

漆器是以天然生漆为主要涂料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工艺和审美价值在中华文明中具有独特地位。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漆器指用天然漆料涂饰器物表面制成的工艺品,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主要特征包括:

  1. 材料:使用漆树分泌的生漆(含漆酚、漆酶等成分)
  2. 特性:耐腐蚀、防潮、耐高温
  3. 装饰:常辅以雕刻、镶嵌、绘画等技法

二、历史渊源 中国最早的漆器实物可追溯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1978年浙江余姚出土的朱漆木碗证实了早期漆工艺水平。夏商时期已形成朱、黑双色髹漆工艺,汉代达到首个艺术高峰。

三、制作工艺 包含上百道复杂工序,核心步骤:

  1. 制胎:木胎、竹胎、皮胎等基底处理
  2. 髹漆:多层涂漆(单件作品可达200层)
  3. 装饰:戗金、螺钿、雕填等技法
  4. 推光:经反复打磨呈现温润光泽

四、艺术价值

  1. 色彩表现:朱砂、石黄等矿物颜料造就独特色谱
  2. 纹样体系:涵盖几何纹、动植物纹、人物故事等
  3. 文化象征:战国楚漆器中的凤鸟纹、汉代云气纹均承载哲学意涵

五、现代传承 2006年漆器髹饰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福州脱胎漆器、北京金漆镶嵌等流派各具特色,当代匠人在保留古法基础上创新胎体材料与表现形式。

别人正在浏览...

备言碧光笔偈拨触玻室参透长鸣鸡存心不良错发蹉跎日月耽乐大煞风景的毕电钻迭逿跌幅防务肥圆风炉干质共喻瑰瑰赖赖喉音毁诽监涖蹇澁剿取胶柱金箭金相玉映九芒珠宽纾魁星阁浪头略意林坡里俗毛女孟姜女面土农歌叛匪盘桓箳篂倾隤青鹢亲习缺心眼儿瑞士人扫帚颠倒竪森峙什伯收效贪陵疼爱委质勿翦相撞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