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綦会的意思、綦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綦会的解释

古代帝王皮冠上的玉饰冠纽。《文选·张衡<东京赋>》:“珩紞紘綖,玉笄綦会。” 李善 注:“《周礼》曰:‘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琪。’ 郑玄 曰:‘会,缝中;琪如綦,綦谓结。皮弁於缝中,每贯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谓之綦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綦会"是古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词义演变可追溯至先秦文献。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训诂考释,"綦"本指青黑色丝织品,后引申为"极、甚"之义(来源:《汉语大词典·糸部》);"会"在《说文解字》中解作"合也",既指时间上的聚合也指空间上的交汇(来源:《说文解字·会部》)。二字组合使用时,其核心语义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层面:

  1. 极致之聚合:在《周礼注疏》中,郑玄注"綦会"为"极盛之会",特指礼仪制度中各种仪轨的完备状态,如"诸侯綦会于王庭"描述的是朝觐礼制的最高规格(来源:《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

  2. 关键时机: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指出该词在《左传》变体中引申为"事机綦会",强调事物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与《周易》"机者动之微"的哲学概念形成互文(来源:《说文解字注·会部》)。

  3. 纹饰象征:从考古发现的金文铭刻可见,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綦会纹"是由多重回纹构成的组合图案,印证了《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的色彩学记载(来源:《殷周金文集成》拓片考释)。

网络扩展解释

“綦会”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帝王冠冕上的装饰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綦会(拼音:qí huì)指古代帝王所戴皮冠(皮弁)上的玉饰冠纽,具体指用五彩玉石镶嵌在皮弁缝合处的装饰结。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和汉代张衡的《东京赋》。

二、出处与文献依据

  1. 《周礼》记载:帝王的皮弁需在缝合处(“会”)嵌入青黑色(“綦”)玉石,每缝缀12颗五彩玉,称为“綦会”。
  2. 《东京赋》引用:张衡在《东京赋》中用“玉笄綦会”描述帝王冠饰,李善注《文选》时进一步解释其结构与工艺。

三、词素拆解

四、历史背景

綦会属于古代礼制中的冠服制度,象征帝王身份与权威。其工艺精细,需在皮弁的12条缝线中均匀嵌入玉石,体现周代“以玉比德”的文化观念。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冠冕制度,可参考《周礼·夏官》及《后汉书·舆服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板天子白兽窆圹兵守钵头不道德不祧称重垂杨蹈空打头阵堕局饿虎擒羊阨曲烦嚣丰有谷稗鬼炊鬼廷行列河督合休槐简较尉交戏斤石救死九斿九转鼎濬堑抗力窠丝糖累旬令曲溜乾二净埋瘗梅犀牡丹头男厕所潘张左束僻陬破睡卡脖子迁藏侵短轻直寝户取义成仁忍耻容色商李山亏一蒉婶太太寿爵受亏嗣母竦戎胎字题旨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