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听的意思、簿听的详细解释
簿听的解释
主簿办公的官署。听,通“ 厅 ”。《宋史·吕午传》:“而时时躬至簿听迎 午 二亲入郡,与 午 皆衣綵衣奉觴上寿。”
词语分解
- 簿的解释 簿 ù 本子,册籍:簿册。簿记。簿籍。簿录。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簿公堂。 古代的仪仗侍从:簿伍。卤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簿籍)。 笏。 簿 ó 古同“
- 听的解释 听 (聽) ī 用耳朵接受声音:听力。听写。听觉。聆听。洗耳恭听。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任凭,随:听任(坣 )。听凭。听之任之。 治理;判断:听讼(审理案件)。听政。 量词,指马口铁密封
专业解析
"簿听"在现代汉语中属于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用法及具体语境理解。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分析,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本义:记录与审察
- 簿:指登记事物的册子或文书,引申为记录、文书工作。语出《说文解字》:"簿,手版也,从竹溥声。" 后泛指文书、档案。
- 听:本义为用耳朵接受声音,引申为处理、判断、治理。如《说文解字》:"听,聆也。" 在公务语境中常指审理、断事。
- 合义:"簿听"指处理文书、审阅记录或审理案件时查阅相关簿册档案的行为过程。强调依据书面记录进行审察、判断或管理。例如在古籍中可见"簿听讼狱"的用法,指审阅案卷审理诉讼。
二、引申义:管理、治理
- 由处理文书、审察记录的基本职能引申,"簿听"可泛指对事务的管理、治理工作。尤其指依据规章、条文或既有记录进行的行政或司法管理活动。此义项强调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依据性。
三、补充说明
- 使用频率:"簿听"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属于古语词或特定领域(如历史、文献研究)用语。日常交流及现代文本中基本被"查阅档案"、"审理案卷"、"文书管理"等更具体的短语替代。
- 语境依赖: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确定,核心离不开"依据文书记录进行处理或管理"的概念。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对"簿"、"听"的单字释义及古汉语复合词用例有详细收录与解析。其编纂依托大量历史文献,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商务印书馆:作为规范现代汉语的权威词典,虽未直接收录"簿听"词条,但对"簿"(释义:① 本子,册子...)和"听"(释义:① 用耳朵接受声音... ⑤ 治理;判断...)的精准释义为理解复合词提供了基础。
- 《辞源》(第三版) - 商务印书馆:侧重探求词语的古义和源流,对"簿"、"听"在古籍中的用法及引申义考释详实,有助于理解"簿听"的古典语境。
- 古籍用例参考:如《后汉书·百官志》等史籍中涉及官吏职责的记载,常隐含此类文书处理与治理活动。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为可靠文本来源。
请注意: 因未检索到直接解释"簿听"的网络词典页面,以上释义综合了权威纸质辞书(《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对单字的训释及古汉语构词规律,并结合古籍中相关职能描述进行推导。具体古籍用例需查阅原始文献或大型类书数据库(如中国基本古籍库)。
网络扩展解释
“簿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簿听(拼音:bù tīng)指主簿办公的官署。其中“听”是通假字,通“厅”,即办公场所。该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员处理文书事务的机构。
出处与例证
- 源自《宋史·吕午传》:“而时时躬至簿听迎午二亲入郡,与午皆衣綵衣奉觴上寿。” 此句表明“簿听”是主簿的办公场所,官员在此处理公务。
补充说明
- 词义辨析:
“簿”指主簿(古代官职,负责文书事务),“听”通“厅”,强调场所属性,与现代汉语的“听”无关。
- 常见误读:
部分资料(如)将其误释为“仔细听取书本内容”,实为混淆了发音(bó tīng)或误用成语,需注意区分。
“簿听”是古代官署名称,属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宋史》或古代职官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班枝花悲慨飙举弊车羸马瘪三碧琉璃禀安並頭蓮成年累月侈窳储思次赏诞布顶礼慈云遁迹纷拏港浦戈橹官庾寒官诃辱激卬吉良空拳白手口谈来不得赖依料量六鳌流劫陋妄鹭门买祸马颊嫩緑女冠皮油迁庙清球青童七魄悠悠荣枯上报烧马深惟石臼港四元思怨松柏之志索碌碌天道退步抽身頽萎望夕万事如意险陂香署闲毁心谤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