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部属的意思、部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部属的解释

[subordinate;follower;troops under one's command] 部下;下属

详细解释

(1).顺次安排。《汉书·王商传》:“初,大将军 凤 连昏 杨肜 为 琅邪 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 商 部属按问。”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部属犹差次。差次其属令治之。”

(2).部下。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两府之从事与部属之吏,属而和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 湖南 新军编制为第二十五混成协,协统 萧良臣 ,北人也,部属不尽服从。” 丁玲 《诗人亚洛夫》:“他问:‘懂得了吗?’像一个将军似的望着他的部属。”

(3).旧指中央六部各司署的属官。《儒林外史》第三回:“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在三甲,授了部属。” 清 姚鼐 《张仲絜时文序》:“其后 园仲 以部属外出为知州,不得志,遂自屏不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部属”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 部下或下属
    这是现代最常用的含义,指在组织或军队中被上级领导的人员。例如:

    • 丁玲在《诗人亚洛夫》中描述:“他问:‘懂得了吗?’像一个将军似的望着他的部属。”
    • 造句示例:“他平易近人的作风,赢得部属的爱戴。”(来自)
  2. 旧时中央六部的属官
    古代特指中央行政机构(如吏部、户部等)中的低级官员。例如:

    • 《儒林外史》提到:“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在三甲,授了部属。”
    • 清代姚鼐的记载中,官员“以部属外出为知州”也体现了这一用法。
  3. 顺次安排(古义)
    这一含义源自汉代,指按次序分配或管理。例如:

    • 《汉书·王商传》记载:“部属犹差次。差次其属令治之。”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部属”多用于职场或军队,强调上下级关系;而历史用法则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若需进一步探究古代官制或词语演变,可参考《汉书》《儒林外史》等原著或权威历史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部属(bù shǔ)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在组织、团体或管理体系中承属于上级、属下的关系。下面是对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简要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部属的拆分部首是部(bù),属(shǔ)。它们的拆分笔画分别是部(4画)和属(8画)。 来源: 部属这个词来源于汉语。它的意思起源于古代的组织管理制度,用来描述在组织结构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繁体: 部属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部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部属的写法与现代相同,以“部”和“属”两个字组合成词。 例句: 1.他是公司的部属,负责协助上级完成各项任务。 2.军队中有明确的部属关系,指挥官指导下级进行作战。 组词: 部属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部属关系、部属制度、部属单位等。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属下、下属、从属等。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上级、领导、上属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咨询。

别人正在浏览...

榜志鸨母保强避朝损膳不做肉材朽行秽槽房参伍错综澶湲撤棘沉滓刺蹙崔蔡打镲大具砥身砺行对禁读爲发策访择丰明各有所好公史挂记海西鹤媒鬟玉教区交眩界定锦府竟自绝处逢生开怀空胸两石弓留成流注门素明本谋赞徘徊配甲坊皮鞘迁职榷关劬精胠箧儿儒吏入相审读首先束仪推崇备至王乔舄顽石无牛捉了马耕田勿谓言之不预物主洗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