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 大秦国 ,即 罗马帝国 。《史记·大宛列传》“北有 奄蔡 黎轩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魏略》云:‘ 大秦 在 安息 、 条支 西大海之西,故俗谓之 海西 。从 安息 界乘船直载 海西 ,遇风利时三月到,风迟或一、二岁。’”《后汉书·南蛮传》:“ 永寧 元年, 掸 国王 雍由调 復遣使者诣闕朝贺……自言我 海西 人。 海西 即 大秦 也。”
(2).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 唐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之二:“圣皇至德与天齐,天马来仪自海西。” 清 魏源 《江南吟》之八:“阿6*芙6*蓉,阿6*芙6*蓉,产海西,来海东。”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海西之乐,近又东来。”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海西汉语 快速查询。
海西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指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中靠西部的区域,特指福建省沿海以西的陆域及邻近地区,与台湾海峡东岸(海东)相对。该用法源于古代地理方位划分,《辞海》释为“沿海地带之西陲”。
汉代文献中“海西”曾指西域或里海以西地区(如《汉书·西域传》),后泛指中国以西的遥远疆域,体现古代对西方地理的认知。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中国唯一以“海西”命名的地级行政区,因地处青海湖以西得名。其辖区包括格尔木市、德令哈市及柴达木盆地全境,是青藏高原重要资源基地和交通枢纽。官方定义为:“以蒙古族、藏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方,隶属青海省管辖”(来源:中国政府网行政区划专栏)。
海峡西岸经济区
简称“海西经济区”,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南部、江西东部等地的国家级经济区域,与台湾海峡东岸形成协同发展格局。国务院批复文件明确其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
参考资料
“海西”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罗马帝国
汉代文献中,“海西”常代指古罗马帝国(大秦国)。《史记》《后汉书》等史书记载,因罗马位于安息、条支等国以西的“大海之西”,故称“海西”。
泛指西域或西方诸国
唐代《括地志》等地理著作中,“海西”扩展为西域一带或中国以西国家的统称。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位于青海湖以西,简称“海西州”,是青藏高原的重要区域,南通西藏、北接甘肃,战略地位显著。
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省)
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地区的经济协作区,旨在推动两岸合作与经济发展。
需结合语境理解“海西”具体含义。古代多指罗马或西域,现代主要指青海海西州或福建经济区。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史记》《后汉书》及青海、福建地方志等权威资料。
坳洼拜佛宝管拔取本知拨繁哺糟啜漓裁恨草书长绳系景程序计数器愁色荡夷悼心疾首大员蚪峰敦惷多务阏积風透蚡息俯逼高怼各得其所馆授皇化花友惛垫柬帖家訾计局九三鼎赳武蜡珀离城緑盐耐心耐肠啪嚓贫味戚貌情翫屈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瑞雪山肴野湋擅自为谋失挫水战瞬息万变厮称讨还填食推拔推干就湿秃人万钟为书献功小憩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