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部屬的意思、部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部屬的解釋

[subordinate;follower;troops under one's command] 部下;下屬

詳細解釋

(1).順次安排。《漢書·王商傳》:“初,大将軍 鳳 連昏 楊肜 為 琅邪 太守,其郡有災害十四,已上。 商 部屬按問。” 顔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部屬猶差次。差次其屬令治之。”

(2).部下。 唐 韓愈 《荊潭唱和詩序》:“兩府之從事與部屬之吏,屬而和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湘事記》:“ 湖南 新軍編制為第二十五混成協,協統 蕭良臣 ,北人也,部屬不盡服從。” 丁玲 《詩人亞洛夫》:“他問:‘懂得了嗎?’像一個将軍似的望着他的部屬。”

(3).舊指中央六部各司署的屬官。《儒林外史》第三回:“到京會試,又中了進士,殿在三甲,授了部屬。” 清 姚鼐 《張仲絜時文序》:“其後 園仲 以部屬外出為知州,不得志,遂自屏不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部屬”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1. 部下或下屬
    這是現代最常用的含義,指在組織或軍隊中被上級領導的人員。例如:

    • 丁玲在《詩人亞洛夫》中描述:“他問:‘懂得了嗎?’像一個将軍似的望着他的部屬。”
    • 造句示例:“他平易近人的作風,赢得部屬的愛戴。”(來自)
  2. 舊時中央六部的屬官
    古代特指中央行政機構(如吏部、戶部等)中的低級官員。例如:

    • 《儒林外史》提到:“到京會試,又中了進士,殿在三甲,授了部屬。”
    • 清代姚鼐的記載中,官員“以部屬外出為知州”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3. 順次安排(古義)
    這一含義源自漢代,指按次序分配或管理。例如:

    • 《漢書·王商傳》記載:“部屬猶差次。差次其屬令治之。”

補充說明
現代語境中,“部屬”多用于職場或軍隊,強調上下級關系;而曆史用法則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若需進一步探究古代官制或詞語演變,可參考《漢書》《儒林外史》等原著或權威曆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部屬(bù shǔ)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在組織、團體或管理體系中承屬于上級、屬下的關系。下面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的簡要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屬的拆分部首是部(bù),屬(shǔ)。它們的拆分筆畫分别是部(4畫)和屬(8畫)。 來源: 部屬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它的意思起源于古代的組織管理制度,用來描述在組織結構中上下級之間的關系。 繁體: 部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部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部屬的寫法與現代相同,以“部”和“屬”兩個字組合成詞。 例句: 1.他是公司的部屬,負責協助上級完成各項任務。 2.軍隊中有明确的部屬關系,指揮官指導下級進行作戰。 組詞: 部屬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部屬關系、部屬制度、部屬單位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屬下、下屬、從屬等。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上級、領導、上屬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可以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