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苑四周所设的八卫所。《文选·张衡<西京赋>》:“衞尉八屯,警夜巡昼。” 薛综 注:“衞尉帅吏士周宫外,於四方四角立八屯士,士则傅宫外向为庐舍,昼则巡行非常,夜则警备不虞也。” 唐 李益 《汉宫少年行》:“君不见上宫警夜营八屯,鼕鼕街鼓朝朱轩。”
“八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来源于历史文献中的军事或宫苑设置。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根据、等资料,“八屯”指古代宫苑四周设立的八个卫所,主要用于安全警戒。例如《西京赋》记载“卫尉八屯,警夜巡昼”,薛综注释提到卫尉在宫外四方四角部署八屯士兵,负责昼夜巡逻。
历史背景与功能
唐代李益《汉宫少年行》中“上宫警夜营八屯”进一步印证其用途。这些卫所通过固定岗哨(庐舍)形成防御体系,白天巡查异常,夜间防备突发情况。
词源与结构
“八”代表数量,“屯”在此语境中指驻扎的卫所或兵营(非现代“村庄”义)。需注意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引申为“人口稠密之地”,但此说法未见于高权威性历史文献,可能是后起的衍生解释。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宫廷安保体系,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仅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可见。
补充说明:若需引用该词,建议优先采用“宫苑八卫所”的原始含义,避免与部分现代词典中的引申义混淆。
八屯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八”和“屯”两个字组成。
“八”字的部首是八,总笔画数为二;“屯”字的部首是尢,总笔画数为五。
“八屯”这个词来源于《说文解字》。繁体字为「八屯」。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变化,但八屯的基本形状基本上保持不变。
1. 他在八屯的最南边购买了一块地。
2. 老人回忆起过去在八屯的生活时笑了起来。
八方、八面、八卦、屯田、屯墙、屯兵
八方、各方、四面八方
中心、中间、一方、独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