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城山的意思、青城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城山的解释

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城西南。山形如城,故名。北接 岷山 ,连峰不绝,以 青城 为第一峰。山中有八大洞、七十二小洞,风景秀丽。相传 东汉 张道陵 修道于此。道教称为“第五洞天”。《太平御览》卷五四引《玄中记》:“ 蜀郡 有 青城山 ,有洞穴潜行,分道为三,道各通一处,西北通 昆仑 。”《云笈七籤》卷一百:“﹝ 黄帝 ﹞南至 青城山 ,礼謁 中黄丈人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天下名山惟 华山 、 茅山 、 青城山 无僧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部,属岷山山脉南段东支。"青城"之名源自其群峰环绕如城郭、终年植被苍翠的自然特征。《汉语大词典》释"青城"为"青山环抱如城垣",这一释义契合其"青城天下幽"的自然景观特色。

从道教文化角度,青城山被列为道教"第五洞天",东汉时期张陵(张道陵)在此创立天师道。《道藏·云笈七签》记载:"青城山乃黄帝问道之所,天师立教之基",现存建福宫、天师洞等十余处道教宫观建筑群,其中天师洞至今保留着隋代石刻张天师像。

历史文献记载方面,《三国志·蜀书》提及诸葛亮曾游青城山,唐代杜甫《丈人山》诗云:"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宋代陆游《青城山》更有"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晴岚画障开"的传世名句。这些诗文印证了其作为隐逸文化载体的历史地位。

在地理特征上,全山由36峰、8大洞、72小洞构成丹霞地貌,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完整保存了道教建筑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存的典范",2000年与都江堰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代权威资料显示,青城山现存植物种类3460余种,其中珙桐、银杏等珍稀物种115种,道教音乐、武术、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得到活态传承,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长期在此设立生态观测站。

网络扩展解释

青城山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综合解释:

  1. 名称由来
    全山林木四季青翠,诸峰环峙如城廓,故得名「青城」。唐代因道教文化兴盛,唐玄宗将古称「清城山」改为「青城山」,并沿用至今。

  2. 地理环境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距成都市区68公里,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地质构造独特,拥有飞泉、峡谷、栈道等500多处自然景观。

  3. 道教地位
    东汉张道陵(道教创始人)曾在此修道,被列为道教「第五洞天」。现存天师洞、上清宫、建福宫等道教古迹,是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之一。

  4. 自然特色
    以「幽」闻名,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称。分为前山(人文景观集中)和后山(自然风光为主),植被覆盖率超90%,有八大洞、七十二小洞等自然奇观。

  5. 荣誉与保护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景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与都江堰共同构成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需了解具体景点分布或道教文化细节,可参考权威来源如《舆地纪胜》《方舆胜览》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八旗制度贝囊邶诗边防比至传尸赐茔蹙国道寡称孤盗食致饱大通渡过发意关情风尘物表烽斾分两忿隙浮危搁不住官法觚廉鼓涨固执己见孤忠横竹化蜕惊闺进辇锦文救亡图存际涯卷席而居絶传空调机连年劣绅灵晖六凿龙黄络绎不绝甿户蠓烟谋猷袍甲趴窝剽掠凄恋青山馆穰川人工免疫散黛省损书词熟念庶尹苏二瓦釜万顷肖像画灺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