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肆虐的意思、肆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肆虐的解释

[wreak havoc;indulge in wanton persecution] 肆行暴虐

风雪肆虐

灵厌皇德,曾未悔祸,蚁狄纵毒于神州,夷裔肆虐于上国。——《晋书·刘琨传》

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向沙漠进军》

详细解释

(1).恣意残杀或迫害。《书·泰誓中》:“淫酗肆虐,臣下化之。” 汉 张衡 《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况輦轂咫尺,姦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愤,义士扼腕。”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伐越》:“争奈 越王 勾践 肆虐欺隣,幸喜新建嗣王练兵训卒,誓復 檇李 之耻,直擣 会稽 之山。” ********* 《轰炸南京》:“二十日,敌机即到 南京 肆虐,不下四次之多。”

(2).指自然界事物放肆侵扰或残害。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何为旱魃还肆虐,坐令毒沴伤和冲。”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当大雨时,箕伯肆虐,大木斯拔,沙石皆飞。”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三九》:“晚间蚊虫肆虐,竟夕不成眠。” 碧野 《汉水滔滔》:“它不再狂暴肆虐,它给人们带来的不再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厄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肆虐”是一个汉语动词,指事物以极端、暴烈的方式横行无忌,多用于描述自然灾害、疾病或恶劣行为的猖獗状态。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语结构

    该词由“肆”和“虐”组成。“肆”本义为放纵、不受拘束(《说文解字》释为“极陈也”),引申为任意妄为;“虐”则指残害、暴烈(《尔雅》注“苛酷也”),二者组合强化了“毫无节制地破坏”的语义。

  2. 词义演变

    古汉语中多用于形容暴政或天灾,如《旧唐书·郭子仪传》载:“凶丑肆虐”。现代语境下扩展至流行病(如“病毒肆虐”)、极端天气(如“台风肆虐”)等负面现象。

  3. 现代用法特征

    强调破坏的持续性、广泛性与失控性,含强烈贬义色彩。常搭配具扩散性的事物,例如:“蝗虫肆虐农田”“谣言肆虐网络”。其行为主体通常为非人或有形实体,罕见用于个体主动行为。

  4. 典型例句

    • 自然灾害:2020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引自《人民日报》报道存档)
    • 社会现象: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肆虐,扰乱公共秩序。(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料库)
  5. 近义与反义词

    近义词包括“猖獗”“横行”,反义词为“收敛”“遏制”。语义强度高于“蔓延”,低于“毁灭”。

网络扩展解释

“肆虐”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ì nüè,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解释
    指不顾一切地任意残杀、迫害或破坏,既可用于描述人为的暴行(如战争、暴政),也可形容自然灾害的横行(如台风、瘟疫)。例如:“日军肆虐横行”“风雪肆虐”。

  2. 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书·泰誓中》:“淫酗肆虐,臣下化之。”西汉张衡《南都赋》中也有“豺虎肆虐”的表述,均指残暴行为。明清文学作品(如刘基、鲁迅的著作)进一步扩展了其用法,涵盖自然界灾害的破坏性。

  3. 用法与语境

    • 人为场景:描述暴政、战争等,如“奸臣肆虐,忠臣扼腕”(《旧唐书》)。
    • 自然场景:形容灾害或生物的侵扰,如“蚊虫肆虐”“台风肆虐”。
    • 常作谓语或定语,强调行为的猖獗和后果的严重性。
  4.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暴虐、残虐、恣虐、荼毒(多用于人为伤害)。
    • 反义词:收敛(如“暴风雨终于收敛”)。
  5. 例句参考

    • “沙尘暴肆虐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 “疫情期间,谣言肆虐,需警惕虚假信息。”

“肆虐”兼具“人为暴行”与“自然破坏”的双重含义,语境中需根据对象判断具体指向,其核心在于“毫无节制地造成伤害”。

别人正在浏览...

拜会办备宝箧鞭弰层密禅刹铛头抽剥村伶怠媮迭代房玄龄飞蓬随风蜂糕封牛感悚高文公例骨朵儿过宾豪酌华岳惛沮艰窘交招驾头迥乎不同鸠合季兴峻峙苦口恶石柳衢花市龙性难驯内馈蓬虆平头笋怯畏全职人声软心肠三楚三谏三家巷搔瓜沙陀生虎子生伦事计手勅朔门缌亲肆侮摊损踏影蛊瑕咎鲜彩险猾线装书小语遐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