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何居的意思、何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何居的解释

何故。居,助词。《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郑玄 注:“居读为 姬 姓之姬, 齐 鲁 之间语助也。”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子游 河间 之渚, 河上丈人 曰:‘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何居乎,斯人也。’” 清 龚自珍 《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若 徽州 ,若吾 浙西 三府,若 扬州 ,若 常州 ,爱其乡先辈,而乐以其言餉天下者,岂乏其人,何居乎不效 子显 之所为?”

犹何在,在哪儿。 汉 王充 《论衡·自然》:“如天瑞为故,自然焉在?无为何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争相夸尚,以艳丽为美。然於忌辰之义何居?於臣子之心何安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 施耐菴 之《水滸》, 王实甫 之《西厢》,世人尽作戏文小説看, 金圣嘆 特标其名曰‘五才子书’‘六才子书’者,其意何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何居"是古代汉语中的文言虚词组合,主要用于疑问句中表达强烈的质疑或不解,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何故"。其释义及用法分析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字义分解

    • 何:疑问代词,表"什么""为什么"。
    • 居:语气助词,无实义,用于句末加强疑问语气(一说为"其"的假借字)。

      组合义:强调对原因或动机的质问,含诧异或责备意味。

  2. 语法功能

    • 作状语或独立成句,后常接疑问内容(如"何居乎?")。
    • 例:《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郑玄注:"居,语助也。")

二、权威典籍例证

  1. 《礼记·檀弓上》

    "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语境:孔子对弟子表达对某些礼制失传的困惑,体现"何居"的质疑语气。

  2. 《庄子·齐物论》

    "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语境:南郭子綦感叹身心寂然状态,用"何居"引出深层哲思。


三、古代训诂学解释

  1. 王引之《经传释词》(中华书局1985年版,页89)

    明确指出"居"为语助词:"居,词也。何居,何故也。"

  2. 杨树达《词诠》(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页156)

    归类"居"为"语末助词",举例"何居"表反诘语气。


四、现代词典释义

  1.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定义:"何居,用于疑问句,表原因询问,含惊讶或责备义。"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版,第1卷页1023)

    释为:"为何,何故。多用于质问。"


五、语义演变与文化内涵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引之《经传释词》,中华书局,1985.
  2. 杨树达《词诠》,商务印书馆,2004.
  3.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
  4.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5. 《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网络扩展解释

“何居”是古代汉语中的疑问短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何故(询问原因)

    • 表示“为什么”“什么原因”,其中“居”为语助词,无实义。
    • 例证:
      • 《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 《庄子·齐物论》:“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清代龚自珍《邵子显校刊娄东杂著序》:“何居乎不效子显之所为?”
  2. 何在(询问地点或存在)

    • 表示“在哪里”“处于何处”。
    • 例证:
      • 汉代王充《论衡·自然》:“如天瑞为故,自然焉在?无为何居?”
      • 明代刘若愚《酌中志》:“然於忌辰之义何居?”

二、用法特点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引用。如需使用,建议标注出处并解释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八路军八十种好北番本惠逼限不腾腾步武不雅惨黛查点垂露村肐落大祫恶口二流子发辫蜚蠊费士纷至沓来覆酱瓿附骥尾官馔横作洪辟虎跑泉呼啸佳酿尖音解衣磅礴径廷灸治沮屈闿张勘鞠科具乐禁梁家黛玲玲六箴栗温慢件牧子凝翫暖锋凭妖颇罗破磔人欢马叫冗不见治诗法失时蝨蛀私通推波助澜推心网开巫彭污伪详尽膝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