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目光相迎。《左传·桓公元年》:“ 宋 华父督 见 孔父 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孔颖达 疏:“未至则目逆,既过则目送。俱是目也,故以目冠之。”《太平广记》卷一七二引 五代 王仁裕 《玉堂闲话·刘崇龟》:“有富商子……泊船於江。岸上有门楼,中见一姬年二十餘,艳态妖容,非常所覩,亦不避人,得以纵其目逆。”
“目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目逆(拼音:mù nì)指“以目光相迎”,即用目光注视迎面而来的人或物。例如《左传·桓公元年》记载:“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意为华父督在路上见到孔父的妻子,先以目光相迎,再目送她离开。
经典出处
最早见于《左传》,描述华父督被孔父之妻的美貌吸引,通过“目逆而送”表达其关注和赞叹。
孔颖达疏注:“未至则目逆,既过则目送。”说明“目逆”与“目送”是连贯的动作。
文学引用
宋代诗词中常见此词,如张榘《次韵孟师翰凤儿花滴滴金》中“一过一目逆”,李流谦《清明日同宋才夫王子友游秦氏园分韵得一字》中“未到辄目逆”,均表示以目光迎接或凝视。
成语“目逆而送”
由“目逆”衍生而来,形容对所见之人或物的高度关注或敬佩。例如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中“市民泪眼模糊地目逆而送”。
语境特点
多用于书面语或古典文学,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常与“目送”连用,构成完整的行为描述。
“目逆”是古代汉语中的凝视动作,强调以目光迎接迎面而来的人或物。其核心场景见于《左传》,后扩展为成语,兼具文学性和历史性。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左传》及相关诗词注释。
《目逆》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眼睛看到的事物与实际情况相反。
《目逆》的部首为目,表示和眼睛有关。它的笔画数为11画。
《目逆》是一个现代汉字词语,它没有特定的古代来源。在繁体中,它的写法为「目逆」。
由于《目逆》是一个现代词语,它没有古代的汉字写法。
1. 他说了一个大谎,让我们都感到很目逆。
2.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常常让人觉得有些目逆。
3. 这个魔术师的表演太神奇了,简直让人目逆。
1. 目瞪口呆
2. 目光短浅
3. 目迷五色
近义词:颠倒、不实、谬误
反义词:真实、准确、确切
【别人正在浏览】